首页 法制动态 案例判例 法律文书 合同范本 法律论文 站盟合作 公证案例 律师 法制视频

法制时评

旗下栏目: 法制焦点 业界动态 热点案件 社会经纬 法制时评 地市司法 境外司法 立法草案 法规释义

“史上最严”高考需要实践检验

来源: 法制日报——法制网 作者:王婧 人气: 发布时间:2016-06-07
摘要:鉴于今年全国高考报名考生多达940万人,考点众多,情况复杂,不排除仍有监管不到位的地方 张海英 2016年高考进入最后的倒计时。近期,从教育部到各地教育主管部门密集部署考试纪律,确保今年的高考安全。为了杜绝替考现象发生,多地出招严防大学生离校充当高考“

鉴于今年全国高考报名考生多达940万人,考点众多,情况复杂,不排除仍有监管不到位的地方

张海英

2016年高考进入最后的倒计时。近期,从教育部到各地教育主管部门密集部署考试纪律,确保今年的高考安全。为了杜绝替考现象发生,多地出招严防大学生离校充当高考“枪手”(6月5日中国新闻网)。

高考公平,不仅事关广大考生的切身利益,而且也关乎我国教育形象。因此,相关预防措施越严格,高考公平就越有保障。在高考及各类考试作弊事件时有发生的背景下,今年高考“史上最严”也是应有之义。

所谓“史上最严”至少有三层含义:其一,法律严了。去年11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刑法修正案(九)规定:在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组织作弊的将入刑定罪,最高可处七年有期徒刑。同时,根据本月刚刚开始实施的新教育法规定,考生考试作弊或将面临“禁考”3年的处罚。

法律今年“最严”,一方面可起到威慑作用,提醒相关人员不要以身试法。另一方面,在事后惩罚时提高了违法成本。过去,作弊案多发的原因之一是法律不硬、违法成本低。作为相关法律完善后的第一次高考,法律震慑效果究竟如何,只能在高考之后来评判,现在评论言之过早。

其二,教育部似乎比往年更重视高考作弊。从今年5月25日至今,教育部在10天之内6次发出有关确保今年高考安全的消息。据媒体记者不完全统计,从今年3月以来,教育部至少10次通过会议、文件、督查等方式部署高考纪律。这既是因为过去作弊案数量多,也是在落实相关法律,更是维护教育部的形象。

地方各级教育部门能否百分之百贯彻教育部的部署,不得而知。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教育部多操一分心,对地方教育部门就会多一些指导和督促。当然,仅在考前督促是不够的,教育部在考中、考后组织人力明查暗访也是很有必要的。而往年似乎不见教育部对高考进行暗访,今年能否补上这一课?

其三,地方采取多种措施预防高考作弊。比如,从5月开始,各地陆续开展了“打击销售作弊器材”“净化涉考网络环境”“净化考点周边环境”“打击替考作弊”等4个专项行动。北京今年首次动用特警完成试卷押运进京的任务。尤其是,鉴于替考“枪手”来自高校,多地严防大学生离校替考。

地方的种种努力也值得肯定,不过严防效果还需要实践来检验。鉴于今年全国高考报名考生多达940万人,考点众多,情况复杂,不排除仍有监管不到位的地方。而且由于作弊可以提高考生分数或者地方升学率,不排除某些地方教育部门表面上严防作弊,暗地里纵容作弊,所以各种暗访不能缺位。

过去,无论是高考作弊器材还是高考替考等,很多都是通过媒体记者暗访披露真相。今年高考,记者暗访应该少不了。但在笔者看来,仅个别记者暗访是不够的,教育部门、公安部门等也应该组织人员暗访考场内外,这不仅对作弊者是一种草木皆兵式的威慑,而且也是挖掘作弊真相的必要手段。

相信大家期待“史上最严”,但有的举措还停留在纸上。即便把“史上最严”高考贯彻到每个环节每个角度,也仍要防止百密一疏。作弊现象有可能不会发生在最严的环节上,而是发生在被疏忽的薄弱环节上。尤其是基层考点在安全保障方面有没有疏漏,还需在考前考中不断审视。

但愿在“史上最严”措施下的高考再无作弊案。希望九百多万考生不受以往作弊事件影响,以平和心态轻松应对,完成人生此次重要大考,取得好成绩。因为有许多“最严”措施在为高考公平护航。

责任编辑:王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