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制动态 案例判例 法律文书 合同范本 法律论文 站盟合作 公证案例 律师 法制视频

社会经纬

旗下栏目: 法制焦点 业界动态 热点案件 社会经纬 法制时评 地市司法 境外司法 立法草案 法规释义

副教授:长期以来干部选拔中论资排辈现象较突出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 【编辑:孙静波】
< 人气: 发布时间:2015-09-16
摘要:中国共产党正在借鉴现代的管理学理论、包括企业管理的思路重塑自身的人事体系。在这种体系下,干部“能上能下”,将成为调动干部工作积极性,打击庸政懒政的一把“利剑”。 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规定(试行)》(以下简称《

  中国共产党正在借鉴现代的管理学理论、包括企业管理的思路重塑自身的人事体系。在这种体系下,干部“能上能下”,将成为调动干部工作积极性,打击庸政懒政的一把“利剑”。

  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规定(试行)》(以下简称《规定》),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遵照执行。

  《规定》按照全面从严治党、从严管理干部要求,对解决干部能上不能下的问题作出具体规定,规范了工作程序,建立了工作责任制,是做好新时期干部工作的重要遵循,也是中国共产党自改革开放以来人事体制现代化转型的重要举措。

  毋庸讳言,长期以来,我们在干部选拔中论资排辈,唯年龄、唯学历、唯分数的现象还较为突出,受“下必有错”观念影响,领导干部一旦升迁到某一行政级别,此后只会平调或者升迁。干部不仅不能提前退休,即使工作出现差错或失误也是暂时平调或异地为官。哪怕是严重违纪被问责,待风声过去又悄然复出,甚至官复原职。

  这种能上不能下的干部造成诸多弊端,不仅影响了干部队伍活力,使一些政治觉悟高、敢于担当、服务能力强的人,想为而无位;而且还因此滋生为官不正、为官不为、为官乱为的土壤,干部“不能下”成为一些干部腐败的温床,严重阻碍改革的快速推进和社会事业的健康发展。

  《规定》的颁布实施,对于完善从严管理干部队伍制度体系,着力解决为官不正、为官不为、为官乱为等问题,推动形成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导向和从政环境,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笔者认为,干部的上与下应当由“党”说了算,由“人民群众”说了算,也应当由“法律法规”说了算。

  干部上与下要由“党”说了算

  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已有94年,执掌全国政权至今已有66年。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长期执政,来自中国人民的历史性选择,来自中国共产党出色的执政成就,来自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独特优势。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干部的选拔、培养、管理和监督,逐渐形成了一系列有效的制度。

  比如,选拔干部注重台阶、政绩和多岗位锻炼,这就能使干部有丰富的历练和经验。去年下半年,网上热传一个用动漫形式制作的视频《领导人是怎样炼成的》,讲习近平总书记从大队党支部书记到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历经40年,大的职务变动16次,工作过的地区人口多达1.5亿。这样的经历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锤炼了治国理政的能力。

  特别是,当下我们正处在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攻坚阶段,这其中当然包括执政党自身管理体系的现代化。而我们党正在借鉴现代的管理学理论、包括企业管理的思路,重塑自身的人事体系。在这种体系下,干部“能上能下”,强化了对在任干部的约束和激励,同时也大大增强了干部队伍的流动性,给了更多的干部升迁的潜在可能性。这将成为调动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打击庸政懒政的一把“利剑”。

责任编辑: 【编辑:孙静波】
<

频道精选

最火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