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制动态 案例判例 法律文书 合同范本 法律论文 站盟合作 公证案例 律师 法制视频

社会经纬

旗下栏目: 法制焦点 业界动态 热点案件 社会经纬 法制时评 地市司法 境外司法 立法草案 法规释义

让农民不再身处“外围”

来源: 人民日报 作者:徐杨 人气: 发布时间:2015-10-20
摘要:新农村建设在各地推进了不少年头,也初见成效。但无论从中央要求还是各地实践看,还需要更加强调“人”这一核心。 这有两层意思:一是把人作为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新农村建设提得再轰轰烈烈,官员有激情、专家有热情,如果不能对接农民的诉求与期盼,就

  新农村建设在各地推进了不少年头,也初见成效。但无论从中央要求还是各地实践看,还需要更加强调“人”这一核心。

  这有两层意思:一是把人作为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新农村建设提得再轰轰烈烈,官员有激情、专家有热情,如果不能对接农民的诉求与期盼,就会背离中央要求,也让农民“失了心情”“没了表情”。二是最大程度地调动农民积极性。只有当农民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力量,而不是处于“外围”,新农村建设才能保持源源不断的动力和活力。

  从这个角度看,巴中地区“成就新农民”的做法值得称道。事实上,现在不少农村面临着“富起来”之后的问题,出现了“钱多人闲是非多”现象,能不能在构筑精神家园、建设乡村文化等方面着力,提升农民的安定感、幸福感?能不能通过创业扶持、技能培养等做法,让他们有再造新家园的建设感、成就感?能不能做到“需求在哪里,服务就跟到哪里;农民在哪里,帮扶的主力军就在哪里”,都是需要认真解决的问题。

  正迈入互联网时代的“乡土中国”,农村问题日益复杂,“全面建成小康”任务紧迫。对于广大农村治理者来说,措施可以多样,方法可以不同,但都必须把“人”、把农民放在第一位。

责任编辑:徐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