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制动态 案例判例 法律文书 合同范本 法律论文 站盟合作 公证案例 律师 法制视频

境外司法

旗下栏目: 法制焦点 业界动态 热点案件 社会经纬 法制时评 地市司法 境外司法 立法草案 法规释义

美法学院或推强制性公益法律援助

来源:新浪网 作者:介子推 人气: 发布时间:2014-01-04
摘要:法制日报 未来将成考取律师资格必要条件 美法学院或推强制性公益法律援助 公益性法律援助是美国法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2012年纽约州律师协会就通过提案,将50小时的公益性法律服务写入法律系毕业生考取律师资格的硬性条件之中,并定于2015年正式实施。自此之后
法制日报


未来将成考取律师资格必要条件 
美法学院或推强制性公益法律援助 


  公益性法律援助是美国法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2012年纽约州律师协会就通过提案,将50小时的公益性法律服务写入法律系毕业生考取律师资格的硬性条件之中,并定于2015年正式实施。自此之后,美国各州有相继效仿之势。分析人士认为,在全美普及法学在读生的公益性法律援助指日可待
  公益援助成法学院必修课
  在美国的法学教育中,公益性法律援助作为重要组成部分,虽未被法规明文标示时长,却也一直极受美国各大法学院的重视。在一些学校,提供公益性法律服务已经成为学生取得学位的要求之一。如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规定,每个学生都应在毕业前完成40个小时的公益性法律服务;已经完成40小时要求的学生,则被校方鼓励继续提供志愿性的减免费法律服务。在宾西法尼亚大学法学院,学生若想顺利毕业,则需完成70个小时的减免费法律服务。
  美国法学学生进行公益性法律服务的形式一般有两种,即参加以课程为基础的法律援助诊所项目或参加独立项目,其中选择前者的人更多。美国法学院设立的法律援助诊所项目多依托于各院自设的专门办公机构,如哥伦比亚大学的公益法律中心、宾西法尼亚大学的公益法律办公室、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诊所教学中心等。
  这些机构通过举办讲座、研讨会等形式探讨公益法律问题,并与学校其他公益组织和所在社区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了各种公益法律实践和社区服务机会;学生参加诊所项目一般可以取得学分,许多美国法学院学生都选择这种方式达成毕业要求。
  《美国律师协会关于法学院的批准标准》中明文规定,法学院应鼓励学生参加、并提供减免收费的公益性法律服务活动,同时还要为学生完成这种服务创造条件。
  在众多的美国公益性法律援助活动中,大多数诊所项目是面向院校所在社区开展的,受理案件类型包括父母子女问题、离婚案件、环境保护、人权问题、为刑事犯人和艾滋病患者等特殊人群提供帮助,住房、失业等社会福利问题以及为社区穷人提供的其他法律服务等也包括在内。学生将在教学人员及执业律师的指导下参与具体案件的处理。

  纽约州最早将其与律考挂钩
  过去,强制公益性法律服务虽被部分法学院重视,但尚未在全美普及,且是否参加这一活动并不能决定法学毕业生是否享有考取律师执照的资格。
  2012年,纽约州律师协会先行一步,将强制公益性法律服务作为考取律师执照的必要条件。如今在美国法律界,不少法律人已经达成一种共识,即法学毕业生要想成为律师,需先完成一定时长的公益性法律援助,而后才能考取律师资格证书。
  今年6月进行的卡普兰测试数据显示,在参加测试的750名法学院预科生中,68%的学生表示支持这项规定。
  如前文所说,目前纽约州是唯一将此规定作为强制性要求的州。这项规定将于2015年启动,届时凡在纽约州申请成为律师者,必须完成总时长50小时的公益性法律援助工作。
  纽约州的规定一出台,美国其他各州也不甘落后。现在,加利福尼亚州律师协会的官员们也计划制定一个50小时的公益性法律服务要求;在新泽西州,则直接由最高法院发出建议,推荐当地律师协会制定同样的规定。
  2012年5月,纽约州通过这条规定时,社会反应褒贬不一。支持者高度赞扬这项强制性公益法律服务,认为它能切实为那些承担不起高额诉讼费用的人提供帮助,对于法学院的学生来说也是一种不错的课外实践;而反对者则认为,这一硬性规定对法学生来说有失公允,他们几乎等同于这一契约的“奴隶”。
  对于这两种不同的评价,哈佛大学法学院副院长、东亚法律研究中心主任安守廉曾发表言论称,哈佛大学作为首所要求学生进行公益工作的大学,肯定将这项规定列为强制要求的做法,“哈佛的每个学生都要形成一种观念,就是他们对社会、对公众负有责任。虽然我们只要求学生做40个小时的公益活动,但事实上,平均每个学生在毕业前都做了超过600小时的公益活动,而且他们都很喜欢做这样的公益活动。”

  对法学生被援助者均有利
  既然此趋势在全美已然形成,如何完成自己的公益工作就成了法学在读生必须要考虑的问题。虽然各法学院都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机会,但事实上并非所有人都有资格参加公益活动。
  法学学生要从事公益性法律服务需满足一系列要求:在学术专业上,以完成第一年法学院学习为基本条件;在职业技能上,要求学生参加严格的职前培训,以保证向当事人提供法律服务的质量;在工作时间上,要求从事公益性法律服务的学生需保证充足的工作时间,确保工作进度的连续性,以达到培养学生和服务当事人的双重目标。
  美国法学院从学术专业、职业技能、工作时间等方面对从事公益性法律援助服务的学生严格要求,既保障了当事人的利益,又使得学生能够在这一过程中承担重要角色。
  以哈佛大学的法律援助局为例,从与当事人最初的见面,到问题的最后解决,一名学生可从事的工作涵盖案件处理的方方面面。再如耶鲁大学的公益法律援助组织,参与项目的学生将在教学人员和律师的指导下会见当事人、撰写案情摘要、准备证据、参与谈判,甚至参与出庭事宜。对于初涉法律的学生来说,这无疑是极其宝贵的机会。
  受金融危机影响,美国律师业行情常有波动。对于如今的美国法学在读生来说,从事了公益性法律援助工作,即便是日后不能成为律师,也可以熟悉法律相关行业的运作方式,拓宽自己的就业渠道。
    本报记者吴琼本报实习生高笛

责任编辑:介子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