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制动态 案例判例 法律文书 合同范本 法律论文 站盟合作 公证案例 律师 法制视频

境外司法

旗下栏目: 法制焦点 业界动态 热点案件 社会经纬 法制时评 地市司法 境外司法 立法草案 法规释义

美少年案犯再引禁枪之争

来源:新浪网 作者:介子推 人气: 发布时间:2014-01-05
摘要:法制日报 美少年案犯再引禁枪之争 又一起喋血大案 美国华盛顿当地时间3月30日晚7时30分,正是夜幕低垂、华灯初上的时候,国会南大街4000号。一群黑衣肃穆的人陆续聚拢在一幢砖房前,他们刚刚参加完一场葬礼,心情还分外沉痛,不少人还在相互宽慰着。就在这时
法制日报


美少年案犯再引禁枪之争
 


又一起喋血大案

美国华盛顿当地时间3月30日晚7时30分,正是夜幕低垂、华灯初上的时候,国会南大街4000号。一群黑衣肃穆的人陆续聚拢在一幢砖房前,他们刚刚参加完一场葬礼,心情还分外沉痛,不少人还在相互宽慰着。就在这时,一辆小型面包车疾驰而至,3名枪手不由分说持枪向人群射击。

一把AK47和两把手枪加在一起,火力迸发而出。“哒哒哒”的扫射声中,一名又一名中弹者接连倒下。人们惊慌失措,根本来不及躲避。“我眼见一具具的身躯倒下,情形就像在越南战场上一样。”一名亲历浩劫的人回忆道。

人们在突如其来的变故中乱作一团,在枪声中也不知道是谁中弹,相互推挤着朝地上倒去。一名目击者形容说:“如果没有枪声的话,这场面就如同一场橄榄球赛,人们奋不顾身扑到地上去抢球。”

16岁的琼斯是唯一的女性遇害者,失去女儿的杰弗里难以描述这起人间悲剧。她有些语无伦次地说:“我的女儿体重不足100磅,AK47冲着她扫射,子弹射进她的身体,真是太没有人性了。”

“我和朋友去逛会儿商场就回来。”18岁的邦德出门前对祖母说,但他一去就再也没有回来。邦德经过枪击现场的时候,不幸被流弹击中,成为4名遇害者之一。

枪击案还造成6人受伤,4名遇害者均为20岁上下的年轻人,而3名枪手的年龄也差不多,警方初步估计,悲剧的根源为帮派寻仇。

手镯失窃寻仇

警方闻讯而动,全力追击拦截枪手车辆。在一阵惊心动魄的追逐中,一辆警车还撞上了一辆陆地巡洋舰,导致4名警员受轻伤。最终,案犯放弃了逃窜,将车停在路边束手就擒。

当现年20岁的主犯奥兰多·卡特现身时,警察又惊又喜,原来他就是警方苦苦搜捕了一周的要犯。警方根据奥兰多此前所涉案件顺藤摸瓜,终于使案情大白于天下。

事情还得从葬礼的主人公、20岁的乔丹·豪说起。3月22日凌晨,豪在阿拉巴马大道东南1300号的一间公寓参加派对,奥兰多19岁的弟弟桑坤·卡特也在其中。玩性大发时,桑坤脱去身上的T恤和腕上一只金色的手镯,将衣物放在门口的地上,而后又回到屋里向众人展示一身健壮的肌肉。

表演完毕,桑坤去拿地上的衣物时,却发现手镯不翼而飞了。桑坤顿时恼羞成怒,冲着在场的人大呼小叫,认为一定是有人偷了他的手镯。没过多久,一辆银色汽车出现在门外,桑坤上前和车内的哥哥奥兰多耳语了片刻。等桑坤转身走回来时,他的手中多了一把银色的半自动手枪。

当桑坤手中的枪响的时候,豪已经坐进了停在屋前的一辆汽车,桑坤坚定地认为是豪偷了他的手镯,因而子弹便冲着车内的豪而去。奥兰多端着一把AK47跳下车来助阵,兄弟俩一阵狂射,豪当场殒命,车内另有一人受伤。

警方现场勘察表明,豪全身至少挨了15发子弹,其中一发正中脑门。调查中终于有名妇女出来承认,是她拿走了桑坤的手镯,不过她表示自己是桑坤的朋友,“是为朋友代管首饰而已,并非有心想偷此物”。

逃离现场不久,桑坤当天上午就被抓捕归案,并受到谋杀罪的指控,而奥兰多却不知所踪。但到23日夜间,华盛顿又发生一起枪支交火事件,奥兰多的下巴和肩部中弹受伤。警方调查表明,这起枪击事件是豪的朋友为其报仇引起,而心有不甘的奥兰多在养好伤后,再度选择向出席豪的葬礼的人群下手,这才出现了之前的惊魂一幕。

禁枪法案的争议

这起枪杀案是华盛顿10多年来“最为严重的一起暴力犯罪案件”,因而受到广泛关注,也引起一定的社会恐慌。华盛顿的治安在过去就是个令人头疼的问题,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全美人口在50万以上的大城市中,华盛顿的凶杀率高居榜首,一度被誉为“凶杀之都”。

枪支与治安状况密切相关。1975年,华盛顿市政府起草“枪支管制法”并于次年正式通过。法令禁止居民拥有手枪和自动武器等,并规定私存的猎枪和步枪必须是拆卸的、未上膛的或装有扳机上锁装置。

然而,意在改善治安的禁枪法令却备受质疑。有人指出,禁枪法令是“防君子不防小人”,歹徒总会找到包括枪支在内的各种作案工具,而守法的公民却没有合适的自卫手段。更有人表示,正是这一禁枪法令的出台,使得随后一段时期华盛顿的治安状况急剧恶化。

2003年2月,凯托研究所的高级研究员罗伯特·列维联合6名居民向地区法院提起诉讼,指控华盛顿市政府1975年的禁枪法令违反了宪法第二修正案。该修正案规定,美国公民持有和携带武器的权利不受侵犯。

列维的首次上诉未获受理,在其再次提出上诉后,华盛顿上诉法院于2007年3月作出“枪支管制法”违宪的判决。但与此同时,民间禁枪的呼声也在不断高涨,争议最终被送到了最高法院。

2008年3月18日,最高法院受理此案,并于6月26日以5比4的票数裁决华盛顿的禁枪法令违宪。这是宪法第二修正案自1791年诞生以来,最高法院首次针对民众的持枪权利作出的司法解释。

司法争议虽然解决了,但民众的争论还没有结束。支持禁枪的民众指出,宪法第二修正案出台于“枪支有如生产工具的时代”,其保护民众持枪权利的前提是,“管理良好的民兵是保障自由州的权利所必需的”,也就是说,民众在法律意义上被视为“民兵”。这种法律界定没有反映时代的变化,早就应该进行修正。况且,在美国50个州中,也有近12个州不允许民众持枪。禁枪不合法,不禁枪又惹民怨,这正是华盛顿面临的尴尬境地。

少年帮凶成焦点

该起华盛顿的凶杀案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少年犯的比例不断增加。枪杀豪的案件便是其中一例。案发后,警方很快就拘捕了作案的奥兰多和他的弟弟马利克以及26岁的西蒙斯。涉案的第四人更受到媒体关注,他年仅14岁,在该案中扮演着司机的角色。作为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检方拒绝披露他的名字,这里暂且将其称为“神秘人”。

谁也不会料到,这位“神秘人”竟然是个有着9次犯罪记录的惯犯,而且首次犯罪时年龄只有9岁。“神秘人”其貌不扬,但出手却很不凡,首次作案就犯下“轻度袭击”,之后的案底包括偷车、盗窃甚至袭警。参与枪杀豪一案,使“神秘人”面临一级谋杀的重罪指控。

尽管涉案严重,“神秘人”作为未成年人却可以免受针对成年人的惩罚。根据华盛顿的法律,年龄不足15岁的未成年人在法庭上不能被当作成年人对待,无论他受到何种指控。

罪行得到法庭确认的少年犯,一般会被送到“少年教化服务所”,“神秘人”就是这里的常客。今年1月,他因偷车被判入教化所5周,在其刑满后也没有放心地放他回家,而是让他在一个实行居住管制的地方继续“学习”。但是,这个地方的安保措施并不严,“神秘人”自行离开了两次,而在他第二次离开后,就再也没有回来,直到警方因连环枪击案将其拘捕。

“神秘人”这次恐怕要在教化所呆上几年了,不过只要熬到21岁,家庭法院和教化所就失去了监管权利,“神秘人”就可以重获自由了。

这种体制对教化少年犯起到多大作用,人们不得而知,因为这些少年犯的姓名和资料不能公诸于众。有人抱怨说,当一个从教化所出来的少年犯来到你身边时,你都不知道他曾经是个危险分子,这如何让人们加强自我保护,免受暴力犯罪的伤害?

本土恐怖主义的威胁

在这起连环枪击案中,有许多值得深思的地方,而负责此案的检察官,亦受到死者家属和华盛顿市长的批评。“这里面有种族歧视的因素,尽管我不愿提及这样的话题,但这种状况的确依然存在。”死者豪的父亲诺曼·威廉姆斯说,“如果是一个白人男孩被枪杀,恐怕整个华盛顿都会被戒严。而现在发生的是黑人之间的凶杀,所以警察根本不当回事。”

华盛顿市长芬迪同样对检察官未能及时起诉奥兰多·卡特表达了不满,“如果我们相信警方关于3月22日枪击案的证词,及时对奥兰多采取司法行动,就能够避免30日所发生的更大的悲剧。”对此,检察官给出的解释是,当初之所以没有批捕奥兰多,是因为当时的证据不足,需要进一步搜集了解情况。

与种族歧视问题相比,如今恐怖主义势力的抬头,则更加令美国民众担忧。虽然“9·11”以后,美国政府一直在不遗余力地打击国际恐怖主义,但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经济低迷、失业严重积聚了不少民怨,一些极端的“民兵”组织开始趁势兴起。

有数据显示:美国的极端反政府组织数量已经从2008年的149个上升到2009年的512个,其中127个是准军事组织。有报道称,近段时间以来,不少州的议员都收到过恐吓信,更有人在网上宣称要“刺杀奥巴马”。

此外,民间拥有的大量武器也加剧了社会不稳的趋势。据统计,目前美国民间的枪支总量在2.7亿支左右,平均每10个人就有9把枪。而极端思潮很容易进行武装,难怪现在越来越多的美国人更加关注本土的恐怖主义威胁。

责任编辑:介子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