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制动态 案例判例 法律文书 合同范本 法律论文 站盟合作 公证案例 律师 法制视频

境外司法

旗下栏目: 法制焦点 业界动态 热点案件 社会经纬 法制时评 地市司法 境外司法 立法草案 法规释义

美国加州“群体枪击案”再掀美控枪争论

来源:法学学习综合 作者:陈睿哲 人气: 发布时间:2015-12-08
摘要:法制网驻华盛顿记者 陈小方 12月2日,美国加州圣贝纳迪诺发生恶性“群体枪击案”(“群体枪击案”是指每起枪击案中包括嫌犯在内至少造成4人伤亡),共造成14人丧生,21人受伤。这是自2012年康涅狄克州桑迪·胡克小学枪击案以来美国发生的最为严重的“群体枪击案

法制网驻华盛顿记者 陈小方

12月2日,美国加州圣贝纳迪诺发生恶性“群体枪击案”(“群体枪击案”是指每起枪击案中包括嫌犯在内至少造成4人伤亡),共造成14人丧生,21人受伤。这是自2012年康涅狄克州桑迪·胡克小学枪击案以来美国发生的最为严重的“群体枪击案”。美国总统奥巴马6日发表电视讲话,将加州枪击案定性为恐怖主义行为。伴随着对遭遇恐袭的担忧迅速上升,奥巴马号召各界携手合作,防止更多的人成为“极端主义的受害者”。同时,因此次“群体枪击案”,美国舆论也再次呼吁加强对枪支的管控。

案件回顾

12月2日原本可能是美国圣诞节前的一个平静而令人喜悦的日子。圣贝纳迪诺城区的“内陆”残疾人康复中心的一层会议室,早已经过精心布置和装饰,当地卫生局的职员们陆续到来,一场节前聚会即将拉开序幕。

当地时间上午11:30,两名荷枪实弹的蒙面枪手突然冲了进来,随即枪声大作、血光四溅,现场顷刻间陷入一片混乱,一场悲剧就这样在人们意想不到的时刻发生了。当地警察局长布尔甘称,整个事件持续了不到5分钟,“这或许是不幸之中的万幸了”。随后的报道称,作案凶手随身携带的子弹多达1600发,用了约65发。《洛杉矶时报》网站消息称,排爆人员在楼里找到一个爆炸装置。警方也证实,凶手身上还带着铁管炸弹。报道称,可能是遥控器失灵或凶手未及引爆,所以现场并未发生爆炸。

案发后,两名枪手乘车逃离现场。警察随后展开追捕,并与其发生交火,枪手被击毙,有两名警察受轻伤。据报道,第三名涉案嫌犯也随后被警方抓捕归案。被击毙的两名枪手是一对夫妻,男枪手名叫法鲁克,是出生在美国的巴基斯坦裔,现年28岁,曾在圣贝纳迪诺卫生局工作,是一名卫生检查员。女枪手名叫马立克,出生在巴基斯坦,现年27岁,是一名药剂师。两人婚后育有一女,现在才6个月大。

是否恐袭

美国联邦调查局(FBI)局长科米12月4日表示,把圣贝纳迪诺枪击事件作为“恐怖主义行为”来进行调查。他说:“现在这是一个由联邦调查局负责的恐怖主义调查。”科米称,迄今的调查已揭示凶手“存在极端化的迹象,有可能受到了外国恐怖组织的蛊惑”。但他同时表示,仍没有证据显示凶手参与了某个有组织团体。

此前,FBI一直没有明确这次枪击事件究竟是恐袭还是因工作纠纷引起的暴力报复。随后的调查发现,在枪击刚一开始,凶手之一的马立克就登录“脸书”,宣布自己效忠于“伊斯兰国”领导人阿布达迪。报道称,“脸书”公司在一天后删除了这一帖文,因为任何赞扬“伊斯兰国”的内容都违背了该公司标准。不过,科米拒绝对此进行评论。他说:“我们知道有这样的贴文。除此之外,我们还在调查许多证据。但是,要我现在就对此发表评论还为时尚早。”同日,与“伊斯兰国”有关联的一篇博客表示,圣贝纳迪诺枪击事件是由“‘伊斯兰国’的支持者”实施的。

有关报道称,沙特情报部门正在调查马立克在沙特的活动情况,但仍没有确认她是什么时候居住在沙特的,或者她是否是跟着法鲁克一起离开了沙特。据信,法鲁克曾在2014年夏初“突然消失”了近一个月,并曾前往沙特,前后停留了9天时间。法鲁克返回后就宣布自己已经结婚了。但是,沙特一名官员称,马立克不在他们监控的任何名单中,也没发现她有与极端分子或组织联络的任何证据。这名官员称,马立克与她的父亲多年来“时常”出入沙特。

据报道,当地警方不仅在两名枪手的住所发现了更多的弹药,还有制作爆炸物的材料。当地警长布尔甘称,警方在凶手使用过的一所房子里还找到了4500多发子弹,12个铁管炸弹,以及“数百件可以用来制作爆炸物或铁管炸弹的工具”。本案枪手之一法鲁克并不在美国联邦调查局监控的范围之内,也没有不良记录。据当地媒体报道,联邦调查局目前在全美调查的与“伊斯兰国”有关联的案子多达900宗,其中有48名对象受到重点监控。但美联社在其消息中援引美国情报部门官员的消息来源称,法鲁克一直在通过社交媒体与极端分子保持联系。在枪击事件发生前,法鲁克删除了自己的“脸书”网页。

自圣贝纳迪诺枪击事件发生以来,舆论就纷纷猜测,它是不是一次恐袭。

美国伊斯兰关系理事会的一名官员此前对该案涉嫌恐袭的说法持谨慎态度。该理事会洛杉矶执行主任阿罗什表示,该案可能是因工作纠纷,或者是一时之愤,或者是有心理障碍,拟或是极端意识所至,但“我们并不知道”原因究竟是什么。

12月6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发表电视讲话,将加州枪击案定性为恐怖主义行为。他称这一事件标志着恐怖主义行为的“新阶段”。

本来,在巴黎恐袭后,美国民众对于可能遭到恐袭的忧虑就已萦绕在心,挥之难去;更何况,“伊斯兰国”也曾多次在网上发布视频威胁,要对所有打击“伊斯兰国”的国家发起袭击,美国自在其中,其首都华盛顿和纽约时报广场更在被点名的目标之中。加州枪击案发生后,美国民众对遭遇恐袭的担忧又有所上升。

枪灾之叹

正如以往一样,圣贝纳迪诺“群体枪击案”也再次将“控枪”问题摆在了美国人的面前。奥巴马在事发后就疾呼美国国会通过“控枪”改革,加强枪械买卖管理。他说,美国所发生的“群体枪击案”在全球都是“独一无二”的,事实上,美国能够采取一些措施,即使无法完全阻止每一起枪击案,也能有效降低枪击案发生的频率。就在圣贝纳迪诺案几天前发生在科罗拉多的“计划生育中心”枪击案后,奥巴马也强调:“很不幸,这在美国正变得太正常了。”

《纽约时报》12月4日在其头版发表社论,呼吁加强枪支管理。这是该报自1920年以来首次在头版以社论的形式发表评论。《纽约时报》出版商苏兹贝格发表声明,就其报纸在头版发表社论的用意进行了说明。他在声明中说,该报数十年来首次将社论发布在头版,是要“对我们的国家不能就枪灾问题达成妥协,表达一种强烈而看得见的挫折感和痛苦”。他指出:“还有什么比我们国家不能保护其人民的问题更重要的呢?”社论以“枪支流行病”为题,呼吁大幅度减少社会上的枪支数量,并指出没有必要对(宪法)第二修正案特殊的用语争论不休,任何权利都不是无限的和可免受合理限制的。

根据有关研究,美国社会上枪支泛滥的确是枪支暴力犯罪频频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自1993年至2013年的30年中,美国发生的“群体枪击案”多达78起,是其他24个工业化国家总和的近一倍。按《华盛顿邮报》网站的相关报道,圣贝纳迪诺枪击事件是美国在2015年发生的第355起“群体枪击案”,这个数字已经超过了2014年全年的数量,发案频率也高于2013年。

尽管如此,要在美国推动控枪却并非容易的事。一些分析称,它既涉及到“拥枪权”,涉及到党派政治,又牵涉到利益集团。一般而言,美国的民主党是倾向于加强枪支法律的。参议院少数党民主党领导人里德就表示:“枪支暴力已成为美国的‘癌症’。我们不能允许自己对枪支暴力逐渐变得麻木,或者在其面前感觉软弱无力。”但共和党则反对推进“控枪”改革。12月3日,众议长赖安就警告民主党,不要借圣贝纳迪诺枪击案推动新的“控枪”改革。

责任编辑:陈睿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