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制动态 案例判例 法律文书 合同范本 法律论文 站盟合作 公证案例 律师 法制视频

律师名博

旗下栏目: 律师名博

职务犯罪心理原因与矫正对策_笑傲法坛

来源:法律博客 作者:笑傲法坛 人气: 发布时间:2016-09-21
摘要:(一)贪婪心理的表现。职务犯往往存在着贪婪心理。公职人员的工资水平一般是能够满足生活要求的,当然也存在其家人没有收入,自己或家人生病,需要大量用钱,导致经济贫困的情况,这种情况毕竟是少数。一些公职人员,以其职务和级别,工资收入在社会上处

(一)贪婪心理的表现。职务犯往往存在着贪婪心理。公职人员的工资水平一般是能够满足生活要求的,当然也存在其家人没有收入,自己或家人生病,需要大量用钱,导致经济贫困的情况,这种情况毕竟是少数。一些公职人员,以其职务和级别,工资收入在社会上处于中上水平,家人的收入也不错,生活并不缺钱,导致其犯罪的是其永不满足的私欲,贪得无厌的心理。一些公职人员,他们贪污、受贿的数额惊人,拥有了金山银海,用俗话说,钱多得几辈子的都花不完,这也没有阻止他们进行“下一次”犯罪。远远超过生活需要的金钱,只是满足其占有金钱的欲望,钱对他们来说仅仅是一个数字,他们却继续疯狂敛财,欲壑难平,无法自拔。

(二)对贪婪心理的矫正。人的私欲,如果不受节制,是无限的。就像小孩子想要玩具,本来已经有很多了,却还想让家长买,主要是实现对玩具的占有欲,玩具买来后却扔在一边不玩了。国家的公职人员薪金制度,一般不至于满足不了基本的生活需要。以非法手段获得更多的金钱,主要是在拜金主义和金钱万能论等不良思想的影响下,满足对享乐的非分需求。有的官员家有贤妻,却仍然贪恋美色,用金钱在外边养美女,美女对金钱产生更大的渴求,从而使其产生和强化犯罪动机,犯罪行为败露之后,人财两空,还可能导致家庭破裂。金钱,拥有多少算多?一般满足生存需要就行,公职人员如果对金钱有更大的欲望,可以选择辞职经商,通过合法手段赚钱。公职人员如果不跳槽,就要认识到其从事的职业不会一夜暴富,不会既当官又能发大财,这也是职业固有的局限性。市场的经济发展,需要一定逐利的欲望来驱动,凡事都有度,物极必反,欲望过大,也会给人带来烦恼。现在常提到“幸福感”,幸福感往往和欲望成反比,节制欲望,往往会提升“幸福感”,让人不会成为欲望的奴隶,在欲望的驱使下违法犯罪。


二、侥幸心理

(一)侥幸心理的表现。职务犯罪中的侥幸心理包括如下方面:一、对查处概率的侥幸。职务犯看到身边人的贪污、贿赂行为没有被发现,没有受到处罚,就认为被查处是一种低概率的事件,不会落到自己头上,进而选择犯罪。二、对隐蔽性的侥幸。相信自己行事严密,滴水不漏,没留下证据,不会被发现。三、对行贿人的侥幸。认为自己和行贿人的关系“铁”,行贿人不会出卖自己,犯罪事实不会被泄露出去。四、对关系网的侥幸。认为自己认识上边领导或者司法机关的人,一旦出了事,也会得到他们的帮助和保护,可以化险为夷。

(二)对侥幸心理的矫正。公职人员的文化水平较高,往往能够认识到其行为的违法性,恐惧事情败露,存在心理压力和思想斗争,但最终其心理压力被侥幸冲破,从而实施了犯罪行为。一时以侥幸战胜了恐惧,不代表彻底消除了这种恐惧,这种恐惧和思想斗争还会在潜意识中继续存在,有时会对当时的行为后悔,思维陷入纠结,导致人寝食难安,失眠多梦,压力过大时甚至会得心理疾病,对健康不利。反而不如“不做亏心事,不怕鬼叫门”,活得心安才会快乐。我国目前反腐形势 “老虎、苍蝇一起打”,不能对犯罪心存侥幸。有的案子案发,是被其他的犯罪嫌疑人,其他的案子牵扯出来的,任行事再隐蔽,也有案发的可能。不排除一些行贿人和受贿人关系“铁”,但案发后在证据和法律面前,不是谁和谁关系铁就能抵赖的,退一步说,一些事实有足够的物证、书证来证明,即使没有口供,也可以认定。至于找上边的关系网,案件如果有人打招呼,需要备案,其他人如果干涉办案,也可能构成犯罪。案发后寻求保护伞,不仅行不通,还能能把自己的“好领导”、“好朋友”也拉向违纪违法的道路。


三、攀比心理

(一)攀比心理的表现。有的公职人员从小刻苦学习,上了一所好大学,工作后兢兢业业,在比较年轻的时候就到了一定的职务和级别。这时,他们参加同学聚会,发现昔日的同学有的经商都成为大款了,开好车、住别墅、出入高档酒店、把孩子送到了国外学费昂贵的私立学校,自己却挣着每月固定的工资,虽然生活条件也不错,但和有钱人比起来还差得远。因此,他们心理开始不平衡,自己智商不比那些人低,能力不比有钱人差,甚至比他们更努力,为什么生活条件和他们有那么大差距?这些人觉得我不差啥,你有的我也要有,从而产生了攀比心理。他们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下,去贪污、受贿、挪用公款,以达到有钱人的生活水品,和他们一样出手阔绰,出入高档社交场合,最终走向了犯罪的深渊。

(二)对攀比心理的矫正。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人和人不能比”。人与人之间确实不能盲目攀比,有的性质不同的事物不能简单的放在一起比较。人们羡慕的往往是自己缺乏的,别人拥有的,攀比具有循环性。公职人员羡慕商人有钱,商人却羡慕公职人员有地位。人们往往不可能在每个方面都富足,每个人都有自己匮乏的东西,有钱人不一定健康,健康的人不一定有钱,有钱人在生病的时候想拿巨额的金钱来换健康,却可能换不来,比来比去,会发现盲目攀比并没有什么意义。如果调整好心态,在生活上淡泊宁静,知足常乐,会发现自己现在的状况就不错,别人什么地方优越和自己并没有关系,没必要羡慕别人。公职人员,立足本职工作,在工作上努力付出,就会得到社会对自己的尊重和满足,因为一时的心理失衡和虚荣心,通过犯罪的手段缩短和别人的差距,最终会导致自己的状况更差,实在是得不偿失。


四、享乐心理

(一)享乐心理的表现。有的官员受到享乐主义的影响,热衷于大吃大喝,有时是公款吃喝,有时是企业老板买单。有的官员热衷去有陪侍性活动的高档会所,在一个“小皇宫”里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有的服务别有洞天。一些不法商人,利用了官员热衷享乐的心理,给官员送去了一个个糖衣炮弹,以奢侈的生活方式,对官员进行拉拢,以让其为自己谋利。一些享乐方式本身对人就是一种腐蚀,能把一个正直的人,变成贪财好色之徒。官员在享乐心理的驱使下,接受了商人的好处,吃了人家的嘴短,拿了人家的手短,不能光吃光拿不办事,这时不法商人或许已收集了其奢侈享乐的证据,以之要挟,职务犯罪的心理就此形成。

(二)对享乐心理的矫正。大吃大喝,影响健康,引起三高,引发心脑血管疾病。有的会所陪侍性消费,影响夫妻感情,导致家庭矛盾。与其贪恋享乐,不如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既对身心有利,又能预防职务犯罪。在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人们缺少玩乐吗?一部电脑、一部智能手机就能读尽天下新闻,看尽天下电影,听尽天下音乐,手机上有唱歌软件,对着手机就能任意唱歌、录歌,这在没有电脑和智能手机的时代,是无法想象的。如今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电脑和手机一般的工薪阶层都能买得起。走出家门,也可以选择运动、旅游等丰富健康的活动。外在的追求只能给人以有限的快乐,公职人员平时不妨多一些内在的追求,学习政治理论,提升思想境界,以抵御社会上的各种诱惑。学习专业知识,提高工作技能。阅读文学作品,陶冶情操。学习人生哲学,思考如何才能化解职业生涯中的心理失衡,进而拥有平和、快乐的心境。


五、恃强心理

责任编辑:笑傲法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