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制动态 案例判例 法律文书 合同范本 法律论文 站盟合作 公证案例 律师 法制视频

律师名博

旗下栏目: 律师名博

法律人的气质与什么有关?_阿桂

来源:法律博客 作者:刘桂明 人气: 发布时间:2016-11-30
摘要:——序《为业载道--金道十年纪念文集》 刘桂明 十年意味着什么?对历史的长河来说,好像只是短短的一瞬间。但是,对一个人来说,则意味着从婴儿成长为少年,恰如八九点钟的太阳,蒸蒸日上;同样,对一项事业来说,意味着从起步发展到初具规模,如同努力跨

法律人的气质与什么有关?_阿桂


——序《为业载道--金道十年纪念文集》

刘桂明


  十年意味着什么?对历史的长河来说,好像只是短短的一瞬间。但是,对一个人来说,则意味着从婴儿成长为少年,恰如八九点钟的太阳,蒸蒸日上;同样,对一项事业来说,意味着从起步发展到初具规模,如同努力跨越南北的鸿雁,翩翩飞翔。

  那么,对一家律所来说,又是如何呢?我在《中国律师》杂志社任职总编时,曾经总结过一个“35810现象”:三年看稳定、五年看发展、八年看提升、十年看创新。所以,十年,对一家律所来说,可谓说长不长,说短不短。据我对律师业多年来的观察,经过十年,有的律所从创立到兴盛,到合并壮大;也有的律所从兴盛到衰败,到分崩离析。令人欣慰的是,浙江金道律师事务所的十年,是破茧而出、硕果累累的十年,是务实积累、稳健发展的十年,是挑战自我、提升自我的十年,是不辍磨砺、不断进步的十年。

  回眸十年前,以胡祥甫律师为首的一群有理想有气魄的法律人组建成立了浙江金道律师事务所。经过十年的发展开拓,律所规模从成立之初的十几人到当前的一百五十多人;业务范围诉讼为主到诉讼、非诉讼两翼齐飞;品牌建设从无到有,再到摘取“全国优秀律师事务所”的桂冠。伴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步步推进,金道所收获了举足轻重的十年成长,也见证了律师行业一步步走向枝繁叶茂的时代。

  从金道所得十年发展历程可以看出,人合性是律师事务所的首要特征,领头人及合伙人的办所思路直接决定了律所的发展方向。

  金道所的领头人胡祥甫律师于2005年获得“全国优秀律师”称号,他先后担任过浙江省律协副会长、两任杭州市律协会长,掌握律师行业的发展大局,具有高瞻远瞩的视角和格局;他专注于以案例丰富法学理论研究,担任杭州市法学会副会长、浙江省法学会诉讼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具有理论和实务相结合的高超造诣;他勇于担当社会责任,担任浙江省人大地方立法专家委员、浙江省法学会中小企业法学研究会会长,致力于推进法治浙江工作;他默默耕耘律师本职,办案无数,仅案例集就已出版民事、金融和刑事三册。

  我至今还清楚地记得2004年为胡祥甫律师的金融类案例作品集《法庭风云录》写序时的情景,为此他给我留下的第一印象就是敢于实践,勤于笔耕,善于思考。在律师如何践行职业使命、担当社会责任的命题上,胡祥甫律师和他后来所打造的金道律师团队用他们兢兢业业的勤勉工作和坚持不懈的职业追求,为中国律师贡献出了最好的诠释与答案。

  在浙江金道律师事务所成立十周年之际,捧起这本饱含金道人丰硕成果与满满期许的纪念文集,可以说是欣喜又欣慰。所以,欣慰之余,我要深深地为金道所表示热忱而衷心的祝福。

  在这部不同一般的纪念文集中,我不仅读到了金道人十年创业的成果,更看到了金道人所表现出的法律人的气质

  最值得称道的是金道人的人文气质。翻开纪念文集第一篇,迎面扑来的是胡祥甫律师与赵青航律师合作的《律师,骨子里是文人》,不禁让我想起了多年前旅美学者冯象先生关于律师能不能同时也是好人的叩问。我当时写了一篇文章《君子律师行天下》,这与律师是文人的论断似有几分不谋而合吧!律师该如何做人?做一个怎样的人?是值得每一位律师认真思考的问题。古人云,做事先做人。其实,做律师也是先做人。好律师与法律无关,却与做人有关;君子律师与能力无关,却与态度、高度乃至风度有关

  在“感悟篇”中我看到了已经有所建树的合伙人律师的高瞻远瞩,也体会到了刚刚踏入律师门槛的实习律师的细细思量,听到了从高校毕业就投身律师行业的资深律师的万千感慨,也叹服于辞去公职转行律师的前法官、检察官的无限勇气。由此看来,金道所聚集的不仅仅是人才,更是对法律精神执着追求的初心与情怀。

  我还看到,金道所自2007年开始一年四季都各有一期《金道律师》杂志付梓出版,这对于一个业务繁忙的律所来说实属不易。金道所以所刊记录发展足迹,鼓励律师多研究多思考,既营造了律所良好的学术氛围,又促进了律所文化品牌的建设,可谓引领现代律所发展的新风尚。如此探索与坚持,既值得肯定,也值得鼓励,更值得提倡。

  最难能可贵的是金道人的学术气质。律师是奔走于一线的法律践行者,他们掌握最鲜活的法律素材,了解最真切的法治需求,这正是学者著述立说的基础。但律师不是学者,一年到头有忙不完的业务,因此,能够将其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乃至所经历的案例上升到理论高度深入研究的律师是难能可贵的。我翻阅“理论篇”中的论文,都是立足于律师实务、聚焦于律师业务的心得之作。看得出,少了高深论调的晦涩难懂,却多了法律实践的生动贴切,更体现了金道律师实务和理论相结合的深厚功底。在我看来,学术气质既应该是律师拳打脚踢的基本功,也必须是律师吹拉弹唱的独门功。说它是基本功,源于没有理论基础的律师解决法律问题的方法浮于表面而难有深度;说它是独门功,源于能辩肯干的律师若还有深厚的法学修养,那他就走遍天下都不怕了。

  最令人钦佩的是金道人的匠人气质。何谓匠人气质?匠人气质源于工匠精神,最早是指手艺人对自己的作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执着追求的理念,用在今日是指从事某一行业的人对其工作认真、细致、务实、求精的态度。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这是“工匠精神”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由此可见,“工匠精神”既要文化传承,更要与时俱进。从金道人编写的一个个案例中,不难发现律师们办案中所经历与见证的举步维艰、攻坚克难、峰回路转、柳暗花明的案件实录。这其中饱含了律师付出的苦心、耐心和恒心,更重要的是,展现了律师们对法律服务的精心、专心与细心。可以说,如果没有对法律规定的烂熟于心,没有对司法判例的穷尽查询,没有对事实证据的精细梳理,没有对法律文书的字斟句酌,就不会取得这一个个令法官认可、令对手信服、令当事人满意的成功范例。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李克强总理强调的“工匠精神”已经在中国律师中成为职业风范。金道人身上的匠人气质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希望金道人能将这种工匠精神代代传承,发扬光大。

责任编辑:刘桂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