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制动态 案例判例 法律文书 合同范本 法律论文 站盟合作 公证案例 律师 法制视频

地市司法

旗下栏目: 法制焦点 业界动态 热点案件 社会经纬 法制时评 地市司法 境外司法 立法草案 法规释义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重金买投诉”实施半年 58起投诉仅6人领奖举报降四成

来源:新浪网 作者:介子推 人气: 发布时间:2014-01-07
摘要:法制网——法制日报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重金买投诉”实施半年 58起投诉仅6人领奖举报降四成 今年4月初,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整治干部不正之风出奇招:公开悬赏投诉人,奖金500到1000元不等。 在《法制日报》4月12日报道该消息后,引起社会高度关注。支持者力
法制网——法制日报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重金买投诉”实施半年 58起投诉仅6人领奖举报降四成
 


  今年4月初,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整治干部不正之风出奇招:公开悬赏投诉人,奖金500到1000元不等。

  在《法制日报》4月12日报道该消息后,引起社会高度关注。支持者力挺该奇招并拍手叫好,同时也有人担心该政策无法得到落实而沦为一场舆论秀。

  半年过去了,该“重金买投诉”政策到底运行如何?近日,记者再次深入武威市凉州区,对相关问题进行了追踪采访。

  “有奖举报”引网络热议

  继“小学生监考揪出25名作弊干警”事件之后,武威市凉州区的一项整治干部不正之风的新政又引起社会各界普遍关注。

  今年4月初,凉州区在当地报纸上公开投诉举报电话,并承诺,“对群众举报的干部不正之风,一经查实,奖励500至1000元,同时对举报人信息实行保密。”

  凉州区有奖举报的投诉内容包括:机关干部上班时间上网聊天、炒股、玩游戏;乡镇干部“走读”、迟到早退;工作时间饮酒用餐、公款吃请和公车私用私驾、办事“吃拿卡要”、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违反《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等规定的行为。

  在“作风建设年”动员大会上,凉州区区委书记李世英指出:“要加大作风整治力度,敢于动真碰硬,绝不能失之于宽、失之于软,坚决刹住不正之风。”

  接到投诉后,凉州区“作风办”根据举报内容抽调区纪委、组织部、公安、工商、法院、电视台等部门工作人员,迅速成立查处小组,及时出现场进行查处。对于群众举报的干部参与“黄、赌、毒”性质的恶劣事件,将在5分钟之内出动查处,将当事人逮在现场,曝光在现场。

  据了解,此前有诸多省、市在网络、报纸等媒体公开监督投诉电话和邮箱,但“购买”投诉却是头一回。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凉州区政府,此番“非常之举”经《法制日报》披露,立即在网上引起热议。

  有许多网民对凉州区此举拍手叫好,也有人担心沦为一场“作秀”。还有网民认为该政策会让一部分人因为利益去投诉举报,“让原本法律赋予人民群众的监督权力蒙上铜臭味。”

  匿名投诉多领奖金者少

  目前,凉州区的“重金买投诉”政策已经实施了半年。“截至目前,我们共受理群众投诉举报58起,现已经查处48起,实名举报并查证属实的有6起,兑现举报投诉奖励3600元。”凉州区区委常委、纪委书记陈晓峰告诉记者。

  据陈晓峰介绍,在举报电话公开之后,原本投诉干部不正之风的“专线”变成了群众自认为反映存在问题的“热线”,其中不乏类似某中学教师工作期间玩电脑游戏的投诉。通过梳理归类,举报干部不正之风的投诉有13件,占投诉总数的22%。

  陈晓峰说,在此项举措实施之前,凉州区就建立了举报人信息保密制度,但匿名举报仍然占到绝大多数。据凉州区提供的数据显示:在受理的58起投诉中,实名举报只有6起,工作人员称“匿名投诉太多导致查处时取证很难。”同时,还有许多群众匿名举报之后,工作人员根据投诉来电打电话要求前来领取奖金时,一些人不愿前来领取奖金。

  陈晓峰介绍,举报人获得的奖金由被查处的被举报人自掏腰包,500至1000元的奖励,高于农民人均纯收入(5000元左右)的10%,这也是我们在制定奖励额度时考虑到的一个实际情况。“许多群众在投诉并经查实之后按规定兑现时不愿前来领取奖金,导致目前为止我们只兑现了6个人共计3600元。”

  一位当地法院的工作人员向记者解释“群众匿名举报、且不愿来领奖金”的做法时认为:“在老百姓看来,纪检部门同属党委政府的工作部门,与他们的投诉对象属于一家人,害怕打击报复或节外生枝的心理肯定是有的。”“另外,群众参与社会管理、依法实施监督的意识还有待提高,改变群众的惯有思维绝非一夕之功。”

  纪委书记坦言:措施出台有压力

  对于凉州区的“非常”措施,陈晓峰坦言:出台之初压力非常大。

  一些超出常规的做法往往会引起社会舆论的多角度剖析。而此前凉州区在“干警选拔考试中让小学生进行监考”一举就在起初被舆论赞“有才”的同时被指“组织部门渎职”。

  因为有“前车之鉴”,在此次政策出台之前,凉州区显得更为谨慎。据陈晓峰介绍,在提出此项措施后,凉州区党委再三斟酌,当时有许多顾忌:一是此项政策毕竟是一次尝试,成效如何还是未知数,社会反响会怎样?二是政府花钱买投诉,会不会被社会公众理解为“干部作风败坏到了需要花钱来监督的地步?”

  在反复推敲之后,凉州区党委达成共识并拍板将举报投诉电话和邮箱在当地报纸上公布。“我们的初衷就是要引导广大的人民群众共同来监督干部作风,从而促使干部转变服务理念,倡导求真务实、快捷高效、廉洁从政之风。”陈晓峰说,“一项政策的出台总是要在实践中被检验,没有大胆的尝试也就无从辨别对或者错。”

  而根据投诉数据分析,让陈晓峰开始松了一口气。据凉州区“作风办”工作人员介绍,奖励投诉这一制度实施后,群众的举报投诉由前三个月的月均14件减少到了如今的月均8件。“群众的举报投诉量呈下降趋势,说明干部的自律自觉性正在攀升,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们这一举措取得了阶段性的效果。”陈晓峰说。

 

责任编辑:介子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