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制动态 案例判例 法律文书 合同范本 法律论文 站盟合作 公证案例 律师 法制视频

地市司法

旗下栏目: 法制焦点 业界动态 热点案件 社会经纬 法制时评 地市司法 境外司法 立法草案 法规释义

北京市立法:行政机关“三公经费”应主动公开

来源:新浪网 作者:介子推 人气: 发布时间:2014-01-04
摘要: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8月7日电(记者 赵仁伟)记者7日从北京市政府法制办公室获悉,《北京市政府信息公开规定(草案送审稿)》即日起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其中规定,财政预算决算、“三公经费”和行政经费信息均属于行政机关应主动公开的重点内容。 《北京市
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8月7日电(记者 赵仁伟)记者7日从北京市政府法制办公室获悉,《北京市政府信息公开规定(草案送审稿)》即日起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其中规定,财政预算决算、“三公经费”和行政经费信息均属于行政机关应主动公开的重点内容。

    《北京市政府信息公开规定(草案送审稿)》明确提出,行政机关应当按照《条例》和国家有关规定的公开范围,主动公开相关内容。根据北京市实际情况,应当重点公开的政府信息包括:财政预算决算、“三公经费”和行政经费信息;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计划、项目开工和竣工情况,保障性住房的分配和退出等信息;食品安全标准,食品生产经营许可、专项检查整治等信息;环境核查审批、环境状况公报和重特大突发环境事件等信息;招投标违法违规行为及处理情况等信息;本市企业信用信息系统中的警示信息和良好信息;政府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结果信息等。

    这份草案规定,除行政机关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外,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根据自身生产、生活、科研等特殊需要,可以向行政机关申请获取相关政府信息。行政机关应当根据工作实际设置窗口或者场所,受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提供咨询服务。行政机关收到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能够当场答复的,应当当场予以答复;不能当场答复的,应当在15个工作日内予以答复;如需延长答复期限的,期限最长不得超过15个工作日。

    草案还明确了责任追究机制,提出行政机关违反《条例》的规定,由监察机关、上一级行政机关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行政机关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责任编辑:介子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