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制动态 案例判例 法律文书 合同范本 法律论文 站盟合作 公证案例 律师 法制视频

业界动态

旗下栏目: 法制焦点 业界动态 热点案件 社会经纬 法制时评 地市司法 境外司法 立法草案 法规释义

万科高管:管理层要走就全走 这是基本态度(2)

来源:法学学习综合 作者:国平 人气: 发布时间:2016-07-11
摘要:正如彭冰所言,万科事件持续到现在,已进入“血腥的肉搏战”阶段。商场非战场,今天是对手,明天可能就是伙伴,所以商战更多情况下是以武会友,点到为止,下属们比拼产品营销市场份额,老板们仍可以觥筹交错谈笑风

正如彭冰所言,万科事件持续到现在,已进入“血腥的肉搏战”阶段。商场非战场,今天是对手,明天可能就是伙伴,所以商战更多情况下是以武会友,点到为止,下属们比拼产品营销市场份额,老板们仍可以觥筹交错谈笑风生。万科事件演变到互出狠招重手乃至暗箭伤人的地步,说明对局方的转圜余地已然有限,多输结局正在变成一个大概率事件。

局面何以如此?看不懂的华润

华润的真实意图是重回万科第一大股东,并且不再继续过去“大股不控股,支持不干预”风格,但它从不明言

6月23日一早,王石在朋友圈发出一条微信:“当你曾经依靠、信任的央企华润毫无遮掩地公开和你阻击的恶意收购者联手,彻底否定万科管理层时,遮羞布全撕去了。好吧,天要下雨、娘要改嫁。还能说什么?”下面是一张自己仰天长叹的黑白照片。

一向刚硬的王石突显悲情,一定是发生了什么事情。

当晚,宝能和华润前后脚发布公告,声明反对万科管理层忙活了半年推出的重组方案。宝能还进一步指控说,万科已实质成为内部人控制企业,违背公司治理的基本要求,不利于公司长期发展和维护股东权益。华润公告附和宝能意见,表示高度关注万科存在的内部人控制等公司治理问题。

外界解读说,这意味着华润和宝能已经结盟反对万科管理层。如果说宝能不把王石逼到死角不肯罢休,是因为王石“伤害了”姚振华“还一笑而过”,那一向被王石奉为股东榜样的华润,为何会让王石如此心痛?

6月17日,万科管理层将3月17日临时股东大会宣布要推进的重组预案提交董事会,该预案的内容是:万科拟以发行股份的方式购买深圳市地铁集团持有的前海国际100%股权,初步交易价格为456.13亿元,初步确定对价股份的发行价格为每股15.88元,即定价基准日前60个交易日万科股票交易均价的93.61%。

按照上述预案,深圳地铁集团将晋身万科第一大股东,持股约20.65%。相应地,宝能系持股将摊薄至19.27%,华润持股摊薄至12.10%,安邦摊薄至3.61%。

面对这个从一开始就针对自己、以稀释自己股权、不让自己成为万科第一大股东为目的的重组预案,宝能反对是理所当然。可在华润这一边,管理层在“3·17临时股东大会”宣布引进深圳地铁集团后,已经被华润公开呛声过一次,这回为何还是没能提前与华润沟通达成共识,还是要等到董事会最后一刻与华润票决摊牌?

《财经》从多个渠道获悉,这次各方不是没有沟通,但其中几度反复,华润确实是到了最后一刻才决定投反对票。

未经王石本人和华润方面证实的消息称,“3·17”之后,王石数次求见华润董事长傅育宁,傅均以“工作太忙抽不出时间”婉拒,但傅并不拒绝与郁亮沟通。事实上,直到6月16日,也就是董事会投票前一天,华润还在就重组预案跟万科沟通,也并无要投反对票的表态。

此时,万科直接当事方之外的重要力量也在参与重组协调。《财经》获悉,深圳地铁重组预案形成后,深圳市多位主要领导曾与华润高层直接沟通,希望华润支持该案,同时有关领导还明确表示,深圳市将在事件平息后协助华润恢复万科第一大股东地位。

为打消华润主要领导对未来不确定因素的疑虑,深圳市还就此给华润写了一封书面承诺信。这种情况下,华润领导表示支持重组。

但是,6月16日的华润党组会却在更多复杂因素的作用下,推翻了支持重组预案的决定,要求华润派驻万科的三名董事在董事会上投反对票。此时距离万科董事会已不到24小时。

得知此重大变化后,深圳市主要领导两次给华润主要领导打电话意图挽回局面,但华润领导不再回应。此时,远在北京的相关主管部门负责人也给华润主要领导打电话询问情况,希望华润支持重组,但华润的董事们第二天还是党组会决定投了反对票。

“6·17董事会”的票决结果是,万科董事会11人,华润派驻的3名非执行董事乔世波、魏斌、陈鹰投出反对票,管理层3名执行董事王石、郁亮、王文金(万科CFO)投出赞成票,外部董事孙建一(平安集团副董事长)投出赞成票,3名独立董事华生、海闻、罗君美投出赞成票,独立董事张利平以利益冲突为由回避投票。

华润董事表示,不反对与深圳地铁集团合作,但反对以定向增发万科股份的方式收购其资产,反对理由是:现有股东的权益和每股收益将被稀释摊薄、支付对价过高、土地市场风险正在加大、项目开发前景不明。因此,万科应该用债权融资收购地铁集团资产,或在项目层面成立合资企业的方式与地铁集团合作。

万科管理层据此认为,本次董事会有效票数为10票,赞成票7票,满足公司章程重大重组方案须董事会三分之二多数通过的规定,遂于当晚对外公告重组决议通过。但华润次日即在其官方微信公号发布题为“华润对万科发行股份购买资产预案投反对票,质疑决议已获通过的合法性”的文章,认为张利平申请回避不成立,分母仍应为11,7票赞同未达到三分之二的通过要求。

接受《财经》记者采访的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邓峰援引《公司法》第151条解释说,在这种情况下,股东可向法院提起诉讼,申请撤销该董事会决议。若股东不起诉,则该争议决议就视同通过。另一名接受采访的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彭冰援引同一法条补充说,必须是连续180日以上单独或者合计持有公司1%以上股份的股东方可起诉。

突然之间,“宝万之争”变成了“华万之争”,然后又变成了华宝联合围攻万科管理层,风云突变的驱动力是什么?华润既然在去年夏秋宝能连续举牌之际历经万科多次求援却无动于衷,看起来是不在乎丢掉第一大股东地位,那为何等到管理层千辛万苦找来白衣骑士后,又如此在乎自己的股权被稀释?

自2000年成为万科第一大股东以来,从宁高宁到宋林,华润一把手对万科一直奉行“大股不控股,支持不干预”的方针,2014年4月傅育宁接任华润董事长,华润对万科的态度开始发生微妙的变化。这一变化在宝能举牌万科之后多次体现,华润一度对万科的增持请求反应消极,又否决了万科向平安集团定向增发股份的方案。宝万之争公开后,傅育宁在对外讲话中既有对万科管理层的表扬力挺,又有批评不满,令外界对华润的立场难以判断。

万科高管:管理层要走就是全体离开

“3·17”之后,外界意识到华润并非万科管理层的后盾,但其真实意图仍然难以捉摸,直到一个相对而言的“局外人”公开发言,华润的面纱方被揭开。

责任编辑:国平

最火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