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制动态 案例判例 法律文书 合同范本 法律论文 站盟合作 公证案例 律师 法制视频

业界动态

旗下栏目: 法制焦点 业界动态 热点案件 社会经纬 法制时评 地市司法 境外司法 立法草案 法规释义

万科高管:管理层要走就全走 这是基本态度(6)

来源:法学学习综合 作者:国平 人气: 发布时间:2016-07-11
摘要:跟投制背后是一个资源倾斜的运作机制。一位万科前中层人士告诉《财经》记者,在万科跟投制里,很多项目内部跟投,都是加大跟投杠杆比例,收益颇高。这源于各地城市公司对项目有选择的跟投,在运营、成本、资源等倾

跟投制背后是一个资源倾斜的运作机制。一位万科前中层人士告诉《财经》记者,在万科跟投制里,很多项目内部跟投,都是加大跟投杠杆比例,收益颇高。这源于各地城市公司对项目有选择的跟投,在运营、成本、资源等倾斜下,公司剥离营销费用,确保跟投收益率。万科是城市公司制,总经理操作这些较容易。

“前几年,跟投制刚开始,跟投项目赚钱是大概率。那时投十万,回报几十万都很正常。如今出了股权的事,万科有些地方公司已经暂停了杠杆跟投,这对大家跟投积极性有影响。现在内部担心最多的是,未来新机制会把跟投叫停了。”上述前万科中层人士说。

种种心思翻转背后,万科变脸已成各方共识。当华润或宝能逐渐扩大话语权之后,万科会走向何方?

上述北京万科中层人士认为,“华润是典型的央企风格,慢、偏保守,市场化比不了中海,待遇也不如万科。”若执掌万科,会考虑平稳过渡。在商业地产领域会比现在的万科更进取,拿更多商业项目。不像原来万科比较执着于算账,较少获取商业项目。“华润做商业,商业周期长,公司决策层的耐心很容易被商业培养起来,对开发周期就没有那么敏感了。”

一位傅育宁的多年老部下告诉《财经》记者,华润是业绩文化导向,傅育宁较理性,思维严密,工作态度认真,下班到点就走,很少喝酒和应酬。

至于宝能,“宝能首要是维持,把手里资源加速变现,对新增投资很谨慎。未来宝能还可能会在三四线城市用万科招牌发力。”上述北京万科中层说。

无论如何,一旦华润或宝能介入万科管理,万科就不可能还是往日的万科。

多输局面能否避免

如果博弈各方不肯妥协,管理团队集体出走,万科就会伤筋动骨走向平庸

对一家公司而言,创始人的存在感甚是微妙。此前,关于王石卸任董事长的传言已久,王石去留一度被视为解决本次万科事件的关键。

“王石很率性,他为声名所累,爱惜羽毛,到了这个阶段,似乎所有人都希望他走。其实很早之前他就想过要走,只是到这一步,会走得很难看。他应该也蛮难过。放权十多年,曾表态不再回来做拯救者。但出了股权的事,他还是回来做了很多努力。”一位职位不高但熟悉王石的万科员工说。

但该员工随即希望《财经》记者不要误解,事实上,万科内部普遍认为,若王石离开,郁亮及其他高管成员留在万科的可能性较低。即便留下,也是很短暂的过渡性质的留。

万科高层的态度就要坚决得多。一位高管近日向朋友表示:管理层不会出现个别人换掉,其他人留下的可能性;不会有王石换掉,郁亮留下的可能性,也不会有郁亮走了其他高管留下的可能性;要走就是全体离开,这应当是管理层的基本态度。

一旦谈判破裂,就破釜沉舟,集体出走,二次创业,未经证实的说法是:万科部分管理层人士愿意做这样的准备,甚至有人已开始酝酿新公司的名字。

2014年以来,郁亮曾带队到腾讯、阿里、小米等多个风口公司交流学习,最终选择了同城的华为作为自己的对标公司。郁亮和他的伙伴们非常欣赏任正非对资本和劳动(知识)的看法,欣赏华为资本劳动按1∶3比例分配的分享机制,欣赏华为以奋斗者为本的管理理念。

股权争夺战爆发后,万科高管间曾讨论过地产业发展到今天的要素排序,结论是第一是人,第二是地,第三是钱,同时钱和地都是跟着人走的。如果二次创业,就可以打造一个合伙制的新公司,新公司可以把60%的利润分给合伙人,开启地产业知识雇用资本的新时代。

“其实即使能跟华润宝能达成妥协方案,万科管理层的话语权也肯定要比现在下降,跟股东的沟通成本一定会增加,也一定会影响到企业的经营效率,与其这样,不如就此创业更加干脆利索。”《财经》记者获悉,持这种心态的人在管理层中并非个别。

但到了基层,情况就大大不同。“基层没有狂热,无论是谁来当大当家,企业都需要人干活。”一位深圳万科员工说。

“万科管理层的分析有道理,但对创业不要过于乐观,好的管理团队不等于好的创业团队。管好万科和再造一个新万科,需要的能力完全不一样。”一位正在创业的前主流房企高管对《财经》记者说。

一位不愿具名的社会学者则批评了管理层集体出走的想法。在他看来,华生所说的“郁亮如果刀架在脖子上牺牲创始人和精神领袖王石以自保,这样的污名这辈子也洗不清”,实际上就是道德绑架,就是袍哥文化,是桃园结义的中国式商业文化,这与王石一直倡导的价值观和管理理念恰恰是背道而驰的。

“王石要是真爱万科,真为万科好,就不会号召或默许集体出走,而是劝说郁亮和管理团队留下来传承万科文化,自己主动退隐,留下一个华盛顿式的背影让后人景仰。”这位学者说。

无论如何,若真的谈判破裂,传闻中的万科管理层几百人集体出走情况一旦发生,持续年余的万科事件就是多输结局。几乎没有人愿意看到这样的局面,包括一心争夺万科控制权的华润与宝能的大多数高层人士。毕竟,如果自己费尽心机争来的是一个空架子,那此前的努力又有何意义?但华宝体系内确也有人对集体出走传闻不以为然:地产界能人多的是,大不了广撒英雄帖,重组团队运营万科。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从6月底开始,多位社会名流发声劝说当事各方换位思考弃战求和,其中融创董事长孙宏斌和北京大学教授周其仁的观点具有代表性。

孙宏斌说:“我比较好斗,但自从我长大了我就不想斗,只要斗就是两败俱伤。我想给姚老板带话,这就是个买卖,别较劲,万科也别较劲。建议坐下来谈谈,双方不可能都满意,但可以相互做出一些妥协。”

周其仁说:“我研究过科龙、健力宝、红塔山这些公司,说来不免令人唏嘘,大股东与创业企业家冲突,最后都是企业家命运悲惨,而公司辉煌也烟消云散。科龙案例之后,我写过一篇《可惜了,科龙》,这次真不希望再写一篇《可惜了,万科》。这两天看到万科案有转机,那就好,打够了坐下谈,好好找一个合作解。”

7月8日,新华社记者分头采访了王石和姚振华,双方观点仍然针锋相对,但也不乏善意释放。

王石说,万科团队应当摒弃鱼死网破的斗争哲学,在多元社会和市场经济的框架下,找到一种折中的、共赢的方案往前走。

姚振华说,我们将本着对事不对人的态度,从大局出发,从全体股东利益出发,从万科长远发展出发,以最大的诚意与各相关方进行坦诚沟通,尽快平息纷争。

责任编辑:国平

最火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