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制动态 案例判例 法律文书 合同范本 法律论文 站盟合作 公证案例 律师 法制视频

律师名博

旗下栏目: 律师名博

雀笼巷里传新声_天朗气清

来源:法律博客 作者:梅静的博客 人气: 发布时间:2016-12-18
摘要:“扬州好,午倦教场行。三尺布棚谭命理,四围洋镜觑春情。笼鸟赛新声。”晚清文人严廷中的一阙《望江南》,写出了昔日教场的繁华,也记下了扬州雀笼的盛景。 雀笼巷里传新声 “雀笼巷的名字回来了

雀笼巷里传新声_天朗气清



“扬州好,午倦教场行。三尺布棚谭命理,四围洋镜觑春情。笼鸟赛新声。”晚清文人严廷中的一阙《望江南》,写出了昔日教场的繁华,也记下了扬州雀笼的盛景。

雀笼巷里传新声


“雀笼巷的名字回来了!”2016年10月,一条消息在老扬州人中迅速传播,并激起了一片欢欣。

它的缘起,是2008年扬州教场片区改造,有着数百年历史的雀笼巷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了。

诗中繁盛

提起雀笼巷,上了岁数的扬州人几乎无不知晓。当年,在有“扬州天桥”之称的教场,以行当汇聚而成的小巷星罗棋布。而在其正东,一条名叫“雀笼巷”的老街更负盛名,晚清文人严廷中就以一阙《望江南》记下了它的喧繁:“扬州好,午倦教场行。三尺布棚谭命理,四围洋镜觑春情。笼鸟赛新声。”

词中描绘的场景是鸟市。据老人们回忆,早年,这条巷子里有十多家专营鸟雀生意的店铺,每天早晨,每家店铺的屋檐下,都会灯盏似地挂出一溜串的鸟笼,鸟儿在笼子里振羽、赛喉,引来如织的人流驻足品赏。

扬州人讲究雅好,养鸟便是其一。最早的记载见于宋人徐铉《稽神录》:“广陵有少年,畜一鸲鹆,甚爱之。笼槛八十日,死。”清人李斗在《扬州画舫录》说:“米景泉住河东岸,于天宁门街开糕铺。工诗,好笼养。”不仅如此,扬州人对鸟笼也求个精致,常以赛笼为乐,这就使得巷子里的店主,不但是养鸟、驯鸟、卖鸟的行家,还是制作雀笼的巧匠。清代黄鼎铭曾在《望江南百调》中写道:“扬州好,溜雀校场中。月样红叉鹦鹉架,水磨黄竹画眉笼。顾盼健儿雄。”从中可见扬州雀笼的普及与多姿。

脉存何方

扬州雀笼制作在明清时最为兴隆,与其他雀笼流派不同的是,扬州雀笼以绣眼鸟笼和画眉鸟笼为主,风格秉承宫廷式样,取材多为象牙、金银及紫檀、红木、黄杨、酸枝等珍贵木料,做工也极尽精细。

然而,随着时世变迁和老匠师的陆续逝去,到新中国成立时,扬州雀笼制作者仅余高氏、程氏等屈指可数的几家。其中的高家,自乾隆年间从山东济南迁至扬州,世代以雀笼为业。第一代高聚兴,以制作竹木牙雕雀笼见长,在教场雀笼巷立起“高聚兴”店号。第二、三、四代均从事雀笼制作,姓名不详。第五代高荣宽、高荣发、高荣财兄弟,继承家传技艺,制作并经营雀笼。第六代高开福,高荣宽之子,一直在扬州雀笼巷随父制作各式雀笼。高开阳,高荣财之子,为上海雀笼名家。

又如程家,据通晓扬州民俗的陈金龙先生介绍,至少三代祖传雀笼制作工艺。祖父程德海、父亲程公谋、儿子程富年,都是制笼高手。程家有一把祖传的工具“九环象鼻刮针刀”,刀头卷曲宛如象鼻,刀身中间有八九个粗细不同的洞眼,系抽刮竹针的专用工具。装配雀笼的竹针,均经精心刮磨和砂纸打细,支支匀润。程家制作的鸟笼品类繁多,大的高过头顶,提起来可升高三级,按下去即缩成一层,名曰“三层楼”;小的专盛蝈蝈,可托于掌心,雅称“掌心雷”。

时光移至二十一世纪,程富年老先生于2010年作古归山,高家在扬州的唯一传人高开福也已年过八旬,不能再亲制雀笼。扬州雀笼,脉传何方?就在人们叩问之际,一位名叫王玉生的巧匠走到了人们面前。

毫厘之功

在老城区状元巷的一处宅院里,我见到了身板宽厚、相貌温和的王玉生,此时,他正在“车间”里雕琢着他的雀笼。

雀笼巷里传新声_天朗气清


这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车间。十多平方的屋子里,一溜边工作台和墙壁挂钩上,竟有大大小小的工具万余件。除了尺子、圆规、钻头等常用工具,还有许多市面上压根见不到的物件。王玉生说,这是为了制作雀笼的需要,自己琢磨着做出来的。比如弯头锉刀,是用上好的钢丝弯曲打磨而成,专用于锉削有弧度的孔。还有四棱刀,四面均开出锋口,用它在象牙、竹子上做浮雕,如同手握毛笔在宣纸上书写,十分爽利称手。雕花弓,顾名思义,外形像一把张开的弯弓,带有锉齿的钢丝弓弦能够轻松地将木料雕出各种孔洞和图案。

雀笼巷里传新声_天朗气清


雀笼巷里传新声_天朗气清


满屋的小工具里,几件“铁敦子”特别引人注目。王玉生说,这是车床、铣床、钻床,雀笼构件的下料、成形、打磨、钻孔,都离不开它们。

“做雀笼就像建房子,对精度要求非常高。必须先画施工图,计算好每一部分的尺寸,然后再精确地制作,行位公差和尺寸公差都要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否则,笼子就装不上。”王玉生拿起十多根已经抽好的细如牙签的紫檀笼栅,往两根三毫米宽的同料横栏上装配,当笼栅全部插入栏孔时,根根横平竖直、毫厘不差。其中一个栏孔边侧多出一小槽,将对应的笼栅由栏孔中央向侧面一拨,笼栅就严丝合缝地嵌入小槽,雀笼的门也就锁上了。

一个雀笼师傅何以能有这等硬功夫?这要从王玉生的经历说起。原来,今年68岁的他,曾是扬州冶金厂一名相当出色的技工,车、钳、铇、铣样样拿手。二十多岁时爱上了收藏,继而对修复、制作老物件产生了兴趣。1982年,扬州文物商店发现了他的手艺,将收购来的雀笼等破损文物交给他修复。哪知王玉生一接触雀笼,便被其中的丰富内涵吸引了,于是拜扬州制笼名家高开福为师,并在这条路上一直走到了今天。

化境之艺

与国内其它雀笼制作流派相比,扬州雀笼以绣眼鸟笼和画眉鸟笼为主,秉承宫廷鸟笼的风格,取材多为象牙、金银以及紫檀、黄杨、酸枝等珍贵木料,做工也极尽精致,汇集了镂、雕、镶、嵌等各种工艺。在王玉生家的“展厅”里,我就见到了他多年来的精品之作。

责任编辑:梅静的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