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制动态 案例判例 法律文书 合同范本 法律论文 站盟合作 公证案例 律师 法制视频

综合判例

旗下栏目: 刑事判例案例 民事判例案例 行政判例案例 知识产权判决书 综合判例 最高人民法院裁判

罗某与方某某为离婚纠纷一案一审民事判决书

来源:未知 作者:海舟 人气: 发布时间:2016-05-28
摘要:西峡县人民法院 民事判决书 (2014)西城民初字第143号 原告:罗某,女,汉族,生于1987年7月17日。 被告:方某某,男,汉族,生于1987年5月21日。现在上海市白茅岭监狱服刑。 原告罗某与被告方某某为离婚纠纷一案,本院于2014年4月9日受理后,依法组成合议庭于
西峡县人民法院
民事判决书
(2014)西城民初字第143号

原告:罗某,女,汉族,生于1987年7月17日。

被告:方某某,男,汉族,生于1987年5月21日。现在上海市白茅岭监狱服刑。

原告罗某与被告方某某为离婚纠纷一案,本院于2014年4月9日受理后,依法组成合议庭于2014年6月10日在上海市白茅岭监狱不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原告罗某、被告方某某到庭参加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原告罗某诉称:原告大学毕业后于2008年6月16日和被告登记结婚,婚后发现双方生活环境、生活习惯、价值观差异较大,但原告为促使家庭和谐,迁就照顾被告,但被告却没有尽到丈夫的义务,经常与原告争吵,脾气暴躁,并多次提出与原告离婚。2012年7月25日,双方生育一女取名方某某,坐月子期间,被告从不帮忙还与原告争吵,原告心灰意冷,于2012年9月起带着女儿离开被告回到娘家生活至今,期间被告要求与原告离婚,考虑女儿还小原告未同意。2013年4月3日,原告得知被告因涉嫌诈骗被关押,被告的行为极度不负责任,让原告彻底死心。夫妻感情已完全破裂。为此起诉要求与被告离婚,婚生女儿由原告抚养,要求被告支付抚养费。

原告提供如下证据:结婚证复印件一份。证明原被告于2008年6月16日登记结婚。

被告方某某辩称:被告与原告系自由恋爱,夫妻生活期间吵架很正常,说离婚也是一时气话。原告回娘家居住也是因为被告要挣钱无法照顾好原告母女,这并不是逃避责任。在被告入狱之前,每晚都与女儿通电话。总之,不同意与原告离婚。

经审理查明:原被告双方系自由恋爱后于2008年6月16日登记结婚。2012年7月25日生育女儿取名方某某,至今未上户口。双方婚后无共同财产及债权债务。结婚时无彩礼及嫁妆。原被告双方为生活琐事生气后,自2013年3月起回娘们居住生活。2013年3月3日,被告方某某在上海浦东新区被刑事拘留,同年3月29日因涉嫌诈骗被批准逮捕。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以诈骗罪判处被告有期徒刑三年三个月。

另查:2014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4821.98元/年。

本院认为:原被告双方虽为自由恋爱后结婚,但被告方某某婚后不顾年幼女儿及原告感受,触犯国家刑法,依法被判处三年以上有期徒刑,对原告及女儿无法尽到相应义务,更对原告及家庭造成了极大伤害,严重影响到双方的夫妻感情。原告坚持离婚,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如何认定夫妻感情确已破裂的若干具体意见》第十一条之规定:“一方被依法判处长期徒刑,或其违法,犯罪行为严重伤害夫妻感情的。一方坚决要求离婚,经调解无效,可依法判决准予离婚。”为此,本院准予双方离婚。被告辩称不同意离婚的理由,本院不予采信。关于子女抚养问题,因双方女儿生于2012年7月25日,至起诉时孩子不满两周岁,依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子女抚养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第一条之规定:“两周岁以下的子女,一般随母方生活”,且被告刑期未满,无法照顾孩子,故双方生育的女儿方可馨跟随原告生活,被告方某某应当按照略低于城镇标准支付女儿的抚养费。因原告罗某明确表示放弃要求被告支付女儿抚养费,本院予以确认。被告刑满释放后要求探望子女,原告应予以配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三十二条、第三十七条、第三十八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如何认定夫妻感情确已破裂的若干具体意见》第十一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子女抚养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第一条、第七条之规定,判决如下:

一、准予原告罗某与被告方某某离婚。

二、婚生女儿方可馨由原告罗某抚养。

本案受理费300元,由被告方某某负担。

如不服本判决,可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本院递交上诉状,并按对方当事人的人数提出副本,上诉于南阳市中级人民法院。

                         

                                            审  判  长    江献力

                                            审  判  员    李文侠

                                            助  审  员    杜  静

                                              二〇一四年九月四日

                                            书  记  员    贾  颖



责任编辑:海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