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制动态 案例判例 法律文书 合同范本 法律论文 站盟合作 公证案例 律师 法制视频

综合判例

旗下栏目: 刑事判例案例 民事判例案例 行政判例案例 知识产权判决书 综合判例 最高人民法院裁判

漯河市源汇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与赵合营金融借款合同纠纷一案二审民事判决书

来源:未知 作者:海舟 人气: 发布时间:2016-05-29
摘要:河南省漯河市中级人民法院 民事判决书 (2014)漯民三终字第65号 上诉人(原审原告):漯河市源汇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法定代表人:柴信平,该社理事长。 委托代理人:韩俊峰,该社工作人员。 委托代理人:王红旗,河南九九律师事务所律师。 被上诉人(原审
河南省漯河市中级人民法院
民事判决书
(2014)漯民三终字第65号

上诉人(原审原告):漯河市源汇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法定代表人:柴信平,该社理事长。

委托代理人:韩俊峰,该社工作人员。

委托代理人:王红旗,河南九九律师事务所律师。

被上诉人(原审被告):赵合营,男,汉族,1970年10月24日出生。

委托代理人:宋燕京,河南长风律师事务所律师。

上诉人漯河市源汇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以下简称源汇区农信社)因与被上诉人赵合营金融借款合同纠纷一案,源汇区人民法院于2012年5月22日作出(2011)源民四初字第253号民事判决,赵合营不服,向本院提起上诉。本院于2012年9月5日作出(2012)漯民三终字第185号民事裁定,发回源汇区人民法院重审。源汇区人民法院重审后,于2013年10月23日作出(2012)源民初字第702号民事判决,源汇区农信社不服,向本院提起上诉。本院依法组成合议庭,于2014年5月27日公开开庭审理了本案。上诉人源汇区农信社的委托代理人韩俊峰、王红旗,被上诉人赵合营的委托代理人宋燕京到庭参加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原审法院经审理查明,2004年8月23日郾城县问十农村信用合作社(以下简称问十信用社)与赵合营签订《保证担保借款合同》一份,约定赵合营在问十信用社贷款20000元,借款期限自2004年8月23日至2005年8月23日,贷款利率月息7.5225‰。赵合营称2004年8月23日贷款合同并没有实际履行,借款借据不是赵合营本人签字盖章,指印也不是本人的,问十信用社没有向赵合营发放过贷款。源汇区农信社认可该借款借据不是赵合营本人签字按指印,但坚持印章是赵合营本人加盖,源汇区农信社将该笔贷款实际用于偿还赵合营2002年11月26日在该社的贷款,并提供了2002年11月26日贷款的借款借据。但赵合营否认其于2002年11月26日曾在该社贷款,认为该借款借据没有相应的贷款合同予以佐证,同时也不是赵合营本人签字盖章,指印也不是赵合营本人的。源汇区农信社认可该借款借据不是赵合营本人签字按指印,但坚持印章是赵合营本人加盖。

原审另查明,2010年5月21日赵合营在问十信用社的贷款催收通知书上的保证人一栏签字。赵合营称在催收通知书上签字时该催收通知书是空白的,因赵合营曾为案外人李同亮担保过贷款,作为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赵合营当然清楚借款人和担保人的不同,所以才同意签字,而源汇区农信社作为金融机构也应当清楚其中不同,故该签名不能作为赵合营确曾从源汇区农信社处获得贷款的证据。源汇区农信社称,赵合营签名时,该催收通知书不是空白的,源汇区农信社作为金融机构工作人员当然清楚催收通知书的意义,故即便签写位置错误,也可以证明赵合营确实认可该笔贷款。

原审还查明,该笔贷款清息至2006年12月31日,期间清偿利息的票据并无赵合营的签字,且赵合营否认曾经清偿过利息。

原审再查明,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漯河监管分局于2009年11月13日下发漯银监复(2009)49号文件,核准漯河市源汇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开业,该联社开业的同时,漯河市源汇区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自行终止,其债权债务由漯河市源汇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继承,原漯河市源汇区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及各农村信用合作社、分社、储蓄所统一变更为该联社的分支机构,其中“郾城县问十农村信用合作社”变更为“漯河市源汇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问十信用社”。

原审法院认为,当事人双方签订的保证担保借款合同,是双方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系有效合同。源汇区农信社要求赵合营按照双方签订的借款担保合同履行还款义务,应当有充足的证据证明源汇区农信社已经按照合同约定实际向赵合营支付了足额借款。与本案借款合同相印证的借款借据,当事人均认可不是赵合营本人签字按指印,虽然源汇区农信社坚持该借款借据上的印章系赵合营本人加盖,但其并未对赵合营的印章进行登记备案,故刻有赵合营名字的印章不能够作为赵合营本人的凭证,不能证明该笔贷款已经实际发放给赵合营。源汇区农信社称本案2004年8月23日的贷款系用来偿还赵合营于2002年11月26日在源汇区农信社的贷款,但2002年贷款源汇区农信社未能提供借款合同,所提供的借款借据经源汇区农信社确认也不是赵合营本人签字按指印,不能证明2002年贷款确实存在。源汇区农信社所提供的清偿利息凭证没有赵合营签字,催收通知书上赵合营系在担保人一栏签字,作为金融机构,源汇区农信社所提供证据存在严重瑕疵,应承担举证不力的责任。故对源汇区农信社要求赵合营偿还借款本金20000元及利息13942元的诉讼请求,法院不予支持。经本院审判委员会研究决定,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二条,判决:驳回漯河市源汇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的诉讼请求。诉讼费650元,由漯河市源汇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负担。

源汇区农信社不服原判,向本院提起上诉称:该笔借款发放后,赵合营曾分三次归还该笔借款的利息,赵合营作为中国银行的职工对签收贷款到期催收通知书的作用十分了解,其在该通知书上签名,虽然在形式上存在瑕疵,但不影响其签字的效力,赵合营称其是为了案外人李同亮担保贷款,但是李同亮根本未在源汇区农信社贷款。请求:依法撤销原审判决,判令赵合营向源汇区农信社偿还借款本金及利息并承担本案诉讼费用。

赵合营二审答辩称:1、源汇区农信社赵合营分三次归还了该笔借款的利息,赵合营予以否认,源汇区农信社提供的清收利息票据上没有赵合营的签字;2、赵合营在催收通知书上签字,不能作为本案借款的证据。源汇区农信社所称的借款合同没有实际履行,源汇区农信社没有向赵合营发放贷款,赵合营在催收通知书上担保人一栏签字,并非在借款人一栏签字,证明赵合营不是本案的借款人,上诉人作为金融机构,对此没有表示反对,视为认可,且赵合营签字时,手写内容空白,是源汇区农信社事后添加,源汇区农信社提供的证据存在严重瑕疵,不能作为证据使用;3、李同亮借款合同不能作为本案证据。因该证据不是新证据,源汇区农信社原审应当提供但未提供,二审提供该证据超过了举证期限,李同亮在源汇区农信社多次借款,源汇区农信社只提供其中一次借款,不足以证明源汇区农信社主张;4、因源汇区农信社提供的催款通知书存在重大瑕疵,不能作为有效证据使用,其已失去时效中断的条件。

二审经审理查明的事实与原审查明的事实相同外,另查明,源汇区农信社提交李同亮借款合同一份,证明李同亮借款的担保人不是赵合营。赵合营质证称,该合同不是新证据,只是李同亮在该信用社贷款的一份,赵合营担保的借款合同,源汇区农信社没有提供,本案赵合营借款合同没有实际履行。

根据当事人双方的诉辩意见,归纳本案的争议焦点为:赵合营是否向源汇区农信社借款20000元。

本院认为,2004年8月23日问十信用社与赵合营签订《保证担保借款合同》一份,约定赵合营向该信用社借款20000元,但在借款借据上赵合营的签字不是其本人所写,源汇区农信社予以认可。源汇区农信社称本案2004年8月23日的贷款系用来偿还赵合营于2002年11月26日在源汇区农信社的贷款,但2002年贷款源汇区农信社未能提供借款合同,所提供的借款借据经源汇区农信社确认也不是赵合营本人签字按指印,不能证明2002年贷款确实存在。2010年5月21日赵合营在贷款催收通知书上的保证人一栏签字,赵合营称签字时该通知是空白的,源汇区农信社不予认可,因该催收通知书上赵合营签字在保证人处,且赵合营没有填写日期,源汇区农信社提交的证据不能形成完整的证据链条,证明其实际发放了贷款,借款合同实际履行,故对源汇区农信社的主张,本院不予支持。综上,上诉人源汇区农信社的上诉请求与上诉理由缺乏事实和法律依据,本院不予支持。原审判决认定事实清楚,证据充分,适用法律正确,本院依法予以维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条第一款第(一)项之规定,判决如下:

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二审案件受理费650元,由上诉人漯河市源汇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负担。

本判决为终审判决。

                                             审  判  长     刘  超

                                             审  判  员     苏建刚

                                             审  判  员     刘冬凯

                                             

                                             

                                             二○一四年六月十九日

                                             

                                             

                                             书  记  员      梁晨晨



责任编辑:海舟

上一篇:吕笃犯运输毒品罪一案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