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制动态 案例判例 法律文书 合同范本 法律论文 站盟合作 公证案例 律师 法制视频

法制时评

旗下栏目: 法制焦点 业界动态 热点案件 社会经纬 法制时评 地市司法 境外司法 立法草案 法规释义

行规再大也不能大过法律

来源:新浪网 作者:介子推 人气: 发布时间:2013-12-19
摘要:太原日报 北京某酒楼因收取了100元“开瓶费”,而被消费者告上法庭。日前,海淀区法院作出一审判决,责令酒楼返还消费者开瓶服务费100元。 这一消息在餐饮界引起反响。日前,中国烹饪协会等四大饮食协会召开座谈会,力挺“开瓶费”,与会商家纷纷表示仍要“谢
太原日报

北京某酒楼因收取了100元“开瓶费”,而被消费者告上法庭。日前,海淀区法院作出一审判决,责令酒楼返还消费者开瓶服务费100元。

    这一消息在餐饮界引起反响。日前,中国烹饪协会等四大饮食协会召开座谈会,力挺“开瓶费”,与会商家纷纷表示仍要“谢绝自带酒水”,而中国消费者协会表示,是否自带酒水是消费者的选择权。这场争论似乎并没有平息,反而愈演愈烈。

    2003年5月,中国旅游饭店协会制定颁布了《中国旅游饭店行业规范》,其中提出,饭店可以谢绝客人自带酒水和食品进入餐厅等场所享用。至此,“谢绝自带酒水”渐渐成为全国餐饮业的行规。对于自带酒水的消费者,收取“开瓶费”也就成了衍生出来的惯例。酒店称,“开瓶费”是餐饮服务费的一种,属于正当收费。然而,这种行规合理合法吗?

    首先,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消费者有权自主选择商品品种或者服务方式。现在,很多酒店成了酒的专卖店,消费者只能消费指定的酒,而且价格畸高。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内,消费者往往是很难选择的,只能被动接受这种服务。而且,现在行规说所有的经营者都有权禁止消费者自带酒水,有权自定标准收取“开瓶费”。显然,这一行规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与现行法律法规的原则相冲突。

    其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还规定,经营者不得以格式合同、通知、声明、店堂告示等方式作出对消费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规定。即使很多酒店以各种方式对“开瓶费”进行了公示或告知,但这只是酒店单方的格式条款,并不具有法律效应。

    其三,经营者固然有选择经营方式的权利,但在一些地方,多家酒店在行业协会组织下推行“禁带酒水”和收取“开瓶费”,这一行为涉嫌价格串通,有公开搞市场垄断的嫌疑。

    在“开瓶费”问题上,餐饮业一个有力的护身符是行规。行规,作为某一行业的业内规则和经营惯例,本是行业组织所制定的并用以实施行业自律的依据,并不具有法律强制性。尤其是涉及消费者权益时,更应首先以相关法律法规作为规范前提,行规没有任何约束作用。

    以行规对抗法律,必然侵害消费者利益,而消费者权益屡受侵犯,对行业长远发展也是不利的。作为行业协会,制定行规时,必须符合法律规定,对那些不合理不合法的行规,应该进行认真清理。必要时,行政机关应当出面,对这种不合理的行规进行坚决制止。



法治动态检索

 


主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网站推广 | 建站服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9-2006 西湖法律书店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责任编辑:介子推

最火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