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制动态 案例判例 法律文书 合同范本 法律论文 站盟合作 公证案例 律师 法制视频

律师名博

旗下栏目: 律师名博

事无大小,心才有大小_莫大可

来源:法律博客 作者:耕思辑录 人气: 发布时间:2016-11-24
摘要:最近几年,不少成功人士在演讲的时候给年轻人忠告的时候,都会提“跟从你的内心”。慢慢的这个说法也就开始有了市场,越来越多的人在提跟从自己的内心。 说起来这有可能算是一种心理机制。要么向外去学习和逐求,要么向内苦思和冥想。 就像当年理学与心学

最近几年,不少成功人士在演讲的时候给年轻人忠告的时候,都会提“跟从你的内心”。慢慢的这个说法也就开始有了市场,越来越多的人在提跟从自己的内心。说起来这有可能算是一种心理机制。要么向外去学习和逐求,要么向内苦思和冥想。

就像当年理学与心学的分野:理学的朱熹说得一事一物的格致,才能最终豁然贯通,把握宇宙至理。而心学的陆九渊说,吾心即是宇宙,不假外求。禅宗里也有类似顿悟和渐悟的区别,有侧重领悟的,也有侧重苦修的。

如今阳明学又成了显学。只是已经很少有人拿着《王阳明全集》来细致的阅读,甚至把《传习录》认真圈点的人都没有多少。仔细观察就会发现,阳明学泛滥的今天阳明著作的这种遭遇实属正常,毕竟,新泛起的阳明学主要还是成功学的一种。

从结果主义来看,阳明的人生是称得上成功的。不过,这个成功实在是跟时下的阳明学提的和教的成功法门相去甚远。甚至在阳明那里,那个世俗成功也只不过是成贤成圣的副产品而已,并不是阳明心心念念要追求的。

今天的阳明学比朱熹理学更吃香,主要原因大概有这样两个

1.朱熹缺少阳明的事功。阳明学的大众传播毕竟是以世俗的成功学为前提的。朱熹的事功上没有阳明那么成功。甚至朱熹都没有以理学为根基的曾国藩更红火,原因也在这里。

2.朱熹的修习路径较之阳明的路径要难。一日格一物,缓慢推进,终究是能够豁然贯通最终掌握宇宙至理,这个要毅力,得坚持。而阳明学上承陆九渊,吾心即是宇宙。那就不假外求了。陆九渊没什么大的事功,欠了说服了。可阳明不同,于是逻辑就成了这样子:你看,阳明就走的心学路径,成就那么大。又容易,又有成就的可能,市场自然就大了。

不过,阳明提的回归内心,并不是如今那种成功学意义上的“在内心深处寻求欲望的根源,然后奋力争取的”意义上的内心。跟各路成功人士说的跟从内心更是两码事。

阳明说过:“终日悬空去做个勿忘,又悬空去做个勿助,渀渀荡荡,全无实落下手处;究竟工夫只做得个沉空守寂,学成一个痴验汉,才遇些子事来,即便牵滞纷扰,不复能经纶宰制。此皆有志之士,而乃使之劳苦缠缚,担阁一生,皆由学术误人之故,甚可悯矣!夫必有事焉,只是集义。集义只是致良知。说集义则一时未见头脑,说致良知即当下便有实地步可用工。”

勿忘勿助是《孟子》中提的养气的修养工夫。阳明这里提的无非是要人明白,回归内心并不是坐在那里苦思冥想内心中究竟在想什么。那种闭门造车的想法,很有可能在你遇到事情的时候根本用不上,从而慌了手脚。儒家的思想毕竟是要在自家生命的历程中不断的被应用的,是修养层面的,而不是纯粹的为学术而学术。所以,所谓心学中的回归内心,应该是在经历事情之上的对心的磨练。在磨练中回归内心。

在这一层上,阳明的心学并不是陆九渊的翻版和普及化,而是陆九渊和朱熹两种修习方式的结合。坐在那里玄思的,再怎么高明,起码,那不是阳明意义上的知行合一了,也就不可能是阳明意义上的成贤成圣的人格完成。

所有的回归内心,都应该是以不断的实践,以及在这种实践基础上的生命自觉来实现的。若是有人拿着阳明先生的回归内心来偷懒,而不去真诚的践履人生。那,得不到阳明所讲的内心宁静,也怪不得别人的。

要知道,事无大小,心才有大小

责任编辑:耕思辑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