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制动态 案例判例 法律文书 合同范本 法律论文 站盟合作 公证案例 律师 法制视频

律师名博

旗下栏目: 律师名博

"政法"读成"法政":摆姿势的意义及其他_莫大可

来源:法律博客 作者:耕思辑录 人气: 发布时间:2017-02-08
摘要:政法读成法政:摆姿势的意义及其他 首发于个人公众号 关于应该是叫“政法”还是读作“法政”的争论,好像已经有些年头了。记得去政法大学听讲座,老师在台上讲到动情处,旧话重提:“政法大学这个叫法不好,应该叫法政大学”。也听过一些反对的声音:“叫

"政法"读成"法政":摆姿势的意义及其他

首发于个人公众号

关于应该是叫“政法”还是读作“法政”的争论,好像已经有些年头了。记得去政法大学听讲座,老师在台上讲到动情处,旧话重提:“政法大学这个叫法不好,应该叫法政大学”。也听过一些反对的声音:“叫什么重要吗?”“不就是个称呼而已吗?”,持改名观点的泛泛,发反对声音的更是泛泛。那么,政法读成法政到底意味着什么呢?

一、怎么叫重要吗?

上来就搞站队那一套,先亮明立场,去说怎么叫重要还是不重要完全没意义。起码要区分这个叫法所处的领域的。比如在历史学的领域,怎么叫的重要性就不总是第一位的。它更多是对史实的一种理解和诠释,你把秦叫做帝国制还是叫封建制,秦的样子就在那里。

但是在政治学领域怎么叫本身就是政治行为。吵得不可开交的双方,打得你死我活的双方,大家都用公平正义这样的词。你的公平正义表达着什么,我的公平正义表述了什么,自然是要紧的很的。在一个大概念之下的每一处细小争执里,都蕴含着影响实践正当性的巨大张力。

如果从标举法治的权威,从政法改为法政,就很难说是毫无意义的。起码,它是一种宣示。不过,这样的宣示能有多少内涵可以挖掘吗?

二、称呼背后的思维逻辑

政法作为一个使用许久的概念,是在忽然间有人提法政之后才重新获得关注的。这样的行为或可标举法治的重要作用,但同样也有意识的将法律和政治来了个一刀切。当然了,在学术市场上这意义重大,毕竟,巩固了独立的学术山头,起码一个学科点是稳固了。只是在实践中,这样区分的问题还是存在的。

因为事实上法律和政治之间有着复杂纠缠的关系,很难做到单独的考虑此而忽视彼,或是单独的考虑彼而忽视此。独立宣言是政治纲领还是法律?被不断拿出来标榜的美国的违宪审查制度的形成及其发挥作用的法律形态怎么脱离政治考量及其政治动因?

如果不以“言必称美国”的方式来反对“言必称美国”,就从我们当下的社会生活入手。法律的价值是什么?塑造和调整社会关系,在平等和公平概念之下的权利义务分配的形式、程序及其效果,侵犯他人权益因而受到惩罚的形式、程序及其效果。政治的价值是什么?同样是塑造和调整社会关系,只不过两者的运作方式有些差异。

两者之间不但因为同样是面对社会关系而纠缠复杂,两者调整的策略也同样多有近似。事实上,法学就是从政治学中独立出来的学科。霍布斯的《利维坦》洛克的《政府论》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不光是政治学的经典文献,也是法学的经典文献。

三、言语的暴力

如果法政政法这样辩驳,一件事情发生了,你从法律的视角看,我从政治的视角谈,事情如何获得及时的有效的妥善的处理?就好像痛风这事儿有可能同时带来脚疼和手疼。你从脚疼的视角看,我从手疼的视角看,你一眼我一语的,到什么时候才能讨论到全身的尿酸代谢上头?

哲学中有个看法,逻辑上看并非是我们思想的东西在改变着生活,而是我们的生活实践决定着我们怎样思想。非黑即白,非此即彼的思考方式简单而苍白,却也总是问题多多,这或多或少是生活实践的一种反应。

这些年,有些词好像忽然间就有了道德价值上的加成,好像先掌握了这个词,就忽而站在了道德制高点上,挥斥方遒。你这样不法制,他那样是法治之殇……。各种观点就像是上台表演的模特,你看,就是这样的,就该是这样的。没有细致的层层说理,没有完整的语境限定。当政法在这样的情势下读成法政,法并不会离我们更近一些。

启蒙时期康德曾经有过这样的表述:宗教不能因为它的神圣,法律不能因为他的权威而免于批判,现存一切都必须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出辩护。黑格尔也有类似的说法:一件事情无论看起来怎样合理,在未经批判(澄清前提,划定界限意义上的批判),都是不应该轻信的。

同样的,一个法律人表达的观点,总是要有一个说理过程的。毕竟,无论怎样,这还是一个“以理服人”的领域。

责任编辑:耕思辑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