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制动态 案例判例 法律文书 合同范本 法律论文 站盟合作 公证案例 律师 法制视频

律师名博

旗下栏目: 律师名博

杨振宁:清华园里可养老?_谢志浩

来源:法律博客 作者:谢志浩的自留地 人气: 发布时间:2017-02-23
摘要:杨振宁:清华园里可养老? (志浩按:听到杨振宁、姚期智两位先生,放弃了美国国籍,这是喜事,也是大事,这是知识分子热爱党的真切体现啊!这和20世纪50年代,刘仙洲先生入党,有一比。笔者不懂科学,描绘过的科学家,屈指可数,巧的很,既写过杨振宁,也

杨振宁:清华园里养老

(志浩按:听到杨振宁、姚期智两位先生,放弃了美国国籍,这是喜事,也是大事,这是知识分子热爱党的真切体现啊!这和20世纪50年代,刘仙洲先生入党,有一比。笔者不懂科学,描绘过的科学家,屈指可数,巧的很,既写过杨振宁,也写过姚期智)

2005年8月15日,各大网站传出一条新闻:计划出席20日在乌鲁木齐举行的“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的杨振宁14日在此间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说,“中国的大学不比美国的差,办得很成功。”有一些专家学者对杨振宁“中国大学办得很成功”的观点提出反驳,但杨振宁表示:继续坚持这一论断,因为这是亲身体会让他做出的判断。

杨振宁说,2004年他曾在清华大学为大一学生上过一学期物理课,此前他曾在美国教过两次大一物理。相比之下,中国大一学生比美国大一学生基础更扎实、学习更专注、更努力。杨振宁进一步分析其中的原因,这是因为中国大学生在中学时代训练题目做得好,而且学习注意力很集中;相反,美国学生则有很大差距,他们在大一,对未来的设想很模糊。

杨振宁举例说,当问起何为“正弦、余弦”时,美国学生与中国学生都会回答;但问及何为“三角方程式”时,中国学生会脱口而出,而美国学生则不知所云。这说明中国对学生的中学时代基础教育是成功的。这一论断已经成功地被中国教育部长拿过来作为中国教育成功的证据。

杨振宁先生在乌鲁木齐论述中国教育成功,这个事情已经过去8个月了,谢志浩才出来说话,是不是有点不厚道?

敝人原来对杨振宁非常崇拜,不敢说他的半句坏话。《百年中国历史人物》选修课,最初,聊去世的老先生多一些,那时候,我就打破活人不立传的传统陋习,讲述杨振宁、李政道的人生道路、心路历程,因为,这两位为华人争得了光荣。

我还特别爱用杨振宁明亮、清澈、纯净的眼睛,向学友说明,要成为一名物理学家,就应该有一双这样的眼睛。

听到中国鼓捣出原子弹,没有依靠外援,自己弄出来时,杨振宁泪流满面,也说,这是杨振宁的中国心。

这位曾经让我尊崇的物理学家,回到中国大陆后,出尽风头,风光无限,想一想,这也很正常。但是,老人家的言行,与我所想象的,大相径庭。最可恨的,这位老年人,背离实事求是的精神,混淆是非、颠倒黑白,彻底成为权势集团的代言人。

不要怪我不厚道,这位“美国老人”说话,我们中国人,不必当真。这位功成名就的美籍华人,被清华大学严肃地请回来,清华对这位“学长”谦虚的很,客气的很。因为,清华大学请来的是诺贝尔获得者,可以说是科学的活菩萨。

当时杨菩萨回来的时候,清华编外学友——谢志浩,也很欣慰。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清华大学出活的教授,特别是大牌和院士,又是课题,又是基金,又是项目,又是实验,一来二去,能不给本科生上课,就不上。因为,他们心里都有小九九:第一,时间都去哪了,太忙呀!第二,没必要呀!既然清华教授有这样的行动,全国的大牌教授,都要跟进呀!中国大学校园的一大景观,教授不愿意教授。

杨菩萨回来以后,一扫陋习,清华大学物理系一年级学友,真是有福啊!杨振宁先生有自知之明,跟中央电视台的主持人说,自己已经退居科学研究的一线,愿意向年轻人传授基本理论和研究心得。不像那些从事理工科研究的年龄超过八十岁的院士,还以为自己的学术研究如日中天,从身体素质来说,完全有能力一直干到八宝山。

当时,对杨菩萨,怀有很高的期待,希望杨振宁先生率先垂范,一语惊醒梦中人,让那些“夕阳红”博士生导师和院士,及早退下来,把位子让给那些学术上的“年轻人”——四五十岁左右的。在我看来,在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上,真正具有研究素质和能力的,往往是那些三四十岁的学者,自然科学家一生取得成就的黄金年龄。五十岁已经开始下滑。

王选先生之所以令人怀念,不是偶然的。先生参透了学术与人生,才能说出一番至理名言:

“很有趣的一点是,在我年轻的时候,没有得到承认,是小人物。一到60岁,忽然成了权威了。我发现人们把时态搞错了,明明是过去时,搞成了现在时,甚至以为是能主导将来方向的将来时。这是很大的误会。”

《科学时报》记者易蓉蓉就院士增选问题采访王选先生,王选先生拿出材料:“国外对1249个杰出的国际科学家和1928个国际上最重大的科研成果做了一番详细的调查和分析,发现科学家最具活力的年龄段是25岁到45岁,创造巅峰的年龄是37岁。” “但中国科学院662位院士,小于60岁的只有56人,占8.5%;中国工程院654位院士,小于60岁的只有39人,占6%。”

中国社会各界往往把自然科学家的时态搞错,许多大学为了达到大跃进的目的,大干快上,顺带着,也把时态搞错了。不懂得教育规律、不懂得人才成长规律,拿出重金,建设所谓的“院士楼”。其他学校炒作院士,也就算了,万万没有想到,清华大学,头脑也在发热。不是说不该敬老尊贤,而是说,中国在许多问题上,没有真正的规矩了。

杨振宁想到中国养老,那是他的自由。这位菩萨,在人生的关键节点,总是能够进行对自己最有利的选择。持有中华民国证件的杨振宁,因为旅游签证不方便,放弃中华民国的证件,改从美国国籍。当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的国家少,杨振宁放弃中国民国证件,换成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又不现实。因此,杨振宁改换国籍,情有可原。现在,由美国国籍,换成中国国籍,也不是不可以呀!落叶归根嘛!有些人,非要说杨振宁放弃美国国籍,是为了巨额遗产税,这就没有意思了。

杨振宁来到中国以后,给本科生上课,说自己已经退出学术前沿,这倒是很实在的。但,其他方面的,就有意思了,杨振宁先生,在八十岁以后,莫非已经达到了海阔天空我自飞的“天地境界”?

杨振宁的言论,曾进行认真“学习”过,发现非常符合杨振宁的逻辑:“中国获得诺贝尔很容易啊”!“中国教育很成功啊”!“中国没有必要弄诺贝尔啊”!“清华超过哈佛啊”!

杨振宁在西南联大,有一位学友——冯契,日后成为哲学家,冯契先生的后人——冯象,学成之后,回到父亲的旧地——清华园,担任法学院教授,这么说来,冯象和杨振宁,清华大学的同事,两位,来清华之前,都有在美国任教的经历。冯象曾经就“杨振宁现象”,发表自己的见解,人的道德境界与年龄没有任何关系。

华裔物理学家,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朱棣文、崔琦诸位先生,为华人争得了巨大的光荣。李政道先生事业取得成功的同时,没有忘怀故国,为大陆物理学的发展,培养了很多人才。

责任编辑:谢志浩的自留地

最火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