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制动态 案例判例 法律文书 合同范本 法律论文 站盟合作 公证案例 律师 法制视频

综合判例

旗下栏目: 刑事判例案例 民事判例案例 行政判例案例 知识产权判决书 综合判例 最高人民法院裁判

上诉人朱春香、朱志停与被上诉人谢猛婚约财产纠纷一案二审民事判决书

来源:未知 作者:海舟 人气: 发布时间:2016-05-25
摘要:河南省驻马店市中级人民法院 民事判决书 (2013)驻民一终字第352号 上诉人(原审被告)朱春香,女,1989年5月8日出生,汉族,小学文化,农民。 上诉人(原审被告)朱治停,男,1962年1月10日出生,汉族,文盲,农民,系被告朱春香之父。 上述两上诉人的委托
河南省驻马店市中级人民法院
民事判决书
(2013)驻民一终字第352号

上诉人(原审被告)朱春香,女,1989年5月8日出生,汉族,小学文化,农民。

上诉人(原审被告)朱治停,男,1962年1月10日出生,汉族,文盲,农民,系被告朱春香之父。

上述两上诉人的委托代理人贾永伟,男,1973年7月15日出生,汉族。

被上诉人(原审原告)谢猛,男,1985年9月7日出生,汉族,初中文化,农民。                    

委托代理人古炜华,河南济世雨律师事务所律师。

上诉人朱春香、朱志停与被上诉人谢猛婚约财产纠纷一案,不服上蔡县人民法院(2012)上民一初字第476号民事判决,向本院提起上诉。本院依法组成合议庭,公开开庭审理了本案。上诉人朱春香、朱治停及其委托代理人贾永伟,被上诉人谢猛及其委托代理人古炜华到庭参加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原审法院审理查明,原告谢猛与被告朱春香于2011年4月底经人介绍建立恋爱关系,2011年5月初,原告给付被告彩礼款20000元,2011年5月3日双方办理结婚登记, 2011年7月16日看好时,原告给付被告彩礼款10000元,因被告嫌少,2011年7月17日下午原告让其他人再次给被告送去看好钱15000元。以上彩礼款合计45000元。2011年7月19日原告与被告举行结婚典礼。被告回门后,原、被告一起外出打工,2011年7月30日被告朱春香离开原告,至今未归。2012年2月17日原告向本院提起离婚诉讼,本院以(2012)上民一初字第479号民事判决书判决原告与被告离婚,该判决已发生法律效力。现原告以被告借婚姻索取财物,给付被告彩礼款造成原告家庭生活困难为由诉至本院,要求二被告返还彩礼款47800元。

原审法院认为,原告谢猛以与被告朱春香结婚为目的给付被告彩礼款45000元,原告与被告举行结婚典礼不久,被告便离开原告,至今未归,给原告的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困难,现原告与被告已离婚。故对原告要求被告返彩礼的诉讼请求,本院予以支持。鉴于被告朱春香与原告同居时间较短,被告应当适当返还原告彩礼款,以被告返还原告彩礼款35000元为宜。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十条第一款第(三)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四条之规定,原审法院判决:(一)限二被告朱春香、朱治停于本判决生效后15日内返还原告谢猛彩礼款35000元。(二)如果未按本判决指定的期间履行给付金钱义务,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三条的规定,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三)案件受理费995元,由原告谢猛负担266元,被告朱春香、朱志停负担729元。(该款原告已预交,限二被告于本判决生效后10日内,将其负担的729元给付原告)

宣判后,朱春香、朱治停不服,上诉称:1、上诉人朱春香与被上诉人谢猛是合法登记的夫妻,原审法院将双方的关系定为同居关系错误。2、被上诉人不符合生活困难的要求,其主张返还彩礼应提供《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救助证》等证明。3、被上诉人谢猛与上诉人朱春香已办理结婚登记,返还彩礼的请求应在离婚诉讼中主张,而不应在离婚诉讼之后单独就彩礼返还提起诉讼。

谢猛答辩称:原审法院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请求二审法院依法驳回上诉人的上诉请求,维持原审法院的判决。

二审查明的事实与一审法院判决认定的事实相同。

本院认为,上诉人朱春香与被上诉人谢猛婚姻基础薄弱,现双方已离婚,由于双方婚姻关系存续时间较短,原审法院根据当地收入状况、实际生活水平和被上诉人的实际情况,认定因给付45000元彩礼造成被上诉人生活困难正确,判决上诉人返还被上诉人彩礼35000元适当。上诉人与被上诉人离婚后,被上诉人以返还彩礼单独提起诉讼,并不违反法律规定。综上,原审判决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应予维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条第一款第(一)项的规定,判决如下:

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二审案件受理费995元,由朱春香、朱治停负担。

本判决为终审判决。

                                                                                                                     审  判  长  王 胜 利

                                             审  判  员  王 德 斌

                                             审  判  员  丁 贺 堂

                                             

                                             二○一三年十月九日

                                             

                                             书  记  员  杨 振 松



责任编辑:海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