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制动态 案例判例 法律文书 合同范本 法律论文 站盟合作 公证案例 律师 法制视频

法制焦点

旗下栏目: 法制焦点 业界动态 热点案件 社会经纬 法制时评 地市司法 境外司法 立法草案 法规释义

盘点岁末年初高发的那些骗局(2)

来源: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 作者:郭美宏 人气: 发布时间:2017-01-07
摘要:骗局六:碰瓷先“报警”,一不小心被套路 案例:前几天,工程师刘先生开车回家时,一个骑单车的人突然倒在他的车尾。他连忙下车准备叫救护车,结果对方先打电话“报警”了……而电话中的这位“警察”竟然建议“私了

  骗局六:碰瓷先“报警”,一不小心被套路

  案例:前几天,工程师刘先生开车回家时,一个骑单车的人突然倒在他的车尾。他连忙下车准备叫救护车,结果对方先打电话“报警”了……而电话中的这位“警察”竟然建议“私了”!刘先生不服,自己也拨了个110,结果单车男脸色一变,突然就没伤了,飞快地跑了……

  举报中心提醒:“碰瓷党”正是利用了车主怕惹麻烦的心理才会如此嚣张。发生交通事故要第一时间报警,警察到场之前,不要移动车辆,更不要随便私了。可先用手机等拍摄事故现场照片,也可悄悄录下与“碰瓷党”的谈话,方便民警取证,进行后续判断。

  骗局七:微信转发送好礼被骗邮费

  案例:近日,微信用户“不乖也不坏”收到了好友发来的图片,称“添加微信号,并将此图转发给60个以上微信好友就可以免费领取时尚卫衣一件”。 按照图片上的方法,“不乖也不坏”添加了该微信号。对方说也可以不转发图片,仅提供地址、姓名和联系方式,就可以免费得到这件奖品,但需要支付19元至29元的邮费,可获赠一张面值100元的话费充值卡。“不乖也不坏”觉得挺划算,就付了邮费。可收到包裹后才发现,衣服根本不值29元,而且对方承诺的100元话费充值卡也成为泡影。

  举报中心提醒:“微信转发送好礼”是商家抓住人们贪图便宜的心理,从运费中获取利润。因此,消费者在参与活动前,应向商家电话核实活动的真实性。参与活动也要注意保护隐私及资金安全,切勿贪小便宜吃大亏。

  骗局八:微信红包诈骗

  案例:春节期间难免掀起一股“抢红包”的大热,网友“迎着太阳奔波”在微信群里点开某公司派发的红包链接,抢到了200元的现金礼包。但如果想要提现就必须输入姓名、身份证号和银行卡号等信息。“迎着太阳奔波”在输完这些信息后,很快也收到了信用卡被刷走1000多元的短信通知。原来他点开的根本不是红包而是手机木马病毒。

  举报中心提醒:这类木马“红包”页面设计的跟微信钱包页面十分相似。常见的微信红包点击就能领取,而一些公司为营销制作的网页版红包,领取时也不需要如此详细具体的填写个人信息。领红包要写身份证号和银行卡号,你就要注意了,套路来了,快撤!

责任编辑:郭美宏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