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制动态 案例判例 法律文书 合同范本 法律论文 站盟合作 公证案例 律师 法制视频

综合判例

旗下栏目: 刑事判例案例 民事判例案例 行政判例案例 知识产权判决书 综合判例 最高人民法院裁判

赵洪峰与南阳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队为行政处罚纠纷一案二审行政判决书

来源:未知 作者:海舟 人气: 发布时间:2016-05-25
摘要:河南省南阳市中级人民法院 行政判决书 (2013)南行终字第00093号 上诉人(一审原告)赵洪峰。 委托代理人赵保善。 被上诉人(一审被告)南阳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队。 法定代表人崔春晖,任支队长。 委托代理人王龙,该支队工作人员。 上诉人赵洪峰与被上诉人
河南省南阳市中级人民法院
行政判决书
(2013)南行终字第00093号

上诉人(一审原告)赵洪峰。

委托代理人赵保善。

被上诉人(一审被告)南阳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队。

法定代表人崔春晖,任支队长。

委托代理人王龙,该支队工作人员。

上诉人赵洪峰与被上诉人南阳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队为行政处罚纠纷一案,不服南阳市宛城区人民法院(2013)宛行初字第19号行政判决,向本院提起上诉。本院受理后,依法组成合议庭,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上诉人赵洪峰委托代理人赵保善,被上诉人南阳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队委托代理人王龙到庭参加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南阳市宛城区人民法院一审查明:2010年11月27日19时22分许,原告赵洪峰驾驶机动车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发生一人死亡、一人受伤的重大交通事故,且肇事后逃逸,被社旗县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认定负事故全部责任。社旗县人民法院判决赵洪峰犯交通肇事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2012年6月23日,被告作出公(交)决字(2012)第285号公安交通管理行政处罚决定书,认定原告于2010年11月27日20时20分在社旗县陌陂路段造成重大交通事故后逃逸,构成犯罪的违法行为,决定吊销原告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原告于2012年8月7日向本院提起行政诉讼。本院于2012年11月9日作出(2012)宛行初字第84号行政判决书,以被告作出的行政处罚行为程序违法,查明事实不清,撤销了被告南阳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作出的公(交)决字(2012)第285号公安交通管理行政处罚决定书。

对原告的违法行为,被告南阳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经审批、审核,于2013年1月8日,重新向原告送达了公安行政处罚告知通知书。2013年1月24日向原告送达了举行听证通知书。2013年2月4日在南阳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办公大楼四楼东听证室就吊销赵洪峰机动车驾驶证一案举行了听证会。2013年2月8日作出公(交)决字(2013)第2013001X号公安交通管理行政处罚决定书,给予被处罚人赵洪峰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的处罚。原告对该行政处罚决定不服,于2013年5月6日提起本案行政诉讼。

南阳市宛城区人民法院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一百零一条规定:“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五十八条规定:“对发生道路交通事故构成犯罪,依法应当吊销驾驶人机动车驾驶证的,应当在人民法院作出有罪判决后,由设区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依法吊销机动车驾驶证;同时具有逃逸情形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同时依法作出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的决定。”被告南阳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在社旗县人民法院认定赵洪峰肇事逃逸并作出犯交通肇事罪的有罪判决后,依职权于2013年1月8日作出公安行政处罚告知通知书,将拟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依据及依法享有的权利告知了原告。2013年2月4日,就吊销赵洪峰机动车驾驶证一案进行了听证会。2013年2月8日作出公(交)决字(2013)第2013001X号公安交通管理行政处罚决定书,决定吊销原告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被告作出该行政处罚决定,在认定事实上有社旗县人民法院(2011)社刑初字第247号刑事判决书所确认的内容。在处罚程序上,被告向原告履行了告知、听证等程序,并经承办人、承办单位、审核部门审批、审核。在适用法律上,被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等规定对原告作出行政处罚,符合法律规定。

综上,被告对原告作出的行政处罚行为,认定事实的证据充分,程序合法,适用法律、法规正确,应予维持。原告请求撤销该决定证据不足,本院不予支持。依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五十六条第四项之规定,判决:驳回原告赵洪峰的诉讼请求。案件受理费50元,由原告赵洪峰负担。

赵洪峰不服该判决上诉称:(2011)社刑初字第247号刑事判决,依据的是社公交认字(2010)第173号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而认定书已被(2012)宛行初字第84号行政判决认定为事实不清。被上诉人称该决定书事实不清,已更正了,但2011年的判决书,2013年更正,不合法。交通事故发生后,上诉人在第一时间拨打110、120后车主苏东东留在现场,上诉人距事发不到2小时即到社旗县交通大队投案自首,并接受调查,这绝不符合公安部令第104号《道路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八十五条规定的交通肇事逃逸要件,未立即停车保护现场不是构成肇事逃逸的全部要件,一审行政判决、(2011)社刑初字第247号刑事判决采信了事实不清的社公交认字(2010)第173号认定书,该认定书认定上诉人肇事逃逸违背了公安部令第104号第八十五条之规定,一审判决错误,请求二审法院撤销一审判决及被诉的处罚决定。

被上诉人南阳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队答辩称:赵洪峰交通肇事致一死一伤,驾车逃逸,此有社公交认字(2010)第173号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认定赵洪峰负事故全部责任,(2011)社刑初字第247号刑事判决认定赵洪峰驾驶机动车辆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一人死亡,一人受伤的重大交通事故,且肇事后逃逸,其行为已构成交通肇事罪,被判刑。答辩人作出该处罚决定时,履行了告知,举行了听证,根据相关规定,作出该处罚决定正确,请求二审法院维持一审判决。

本院二审查明的事实同一审法院相一致。另查,社旗县公安交通警察大队作出的社公交认字(2010)第173号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认定赵洪峰应负此事故的全部责任。2011年12月19日,社旗县人民法院(2011)社刑初字第247号刑事判决认为“被告人赵洪峰驾驶机动车辆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一人死亡、一人受伤的重大交通事故,且肇事后逃逸,其行为已构成交通肇事罪”。2012年11月9日,南阳市宛城区人民法院(2012)宛行初字第84号行政判决认定“赵洪峰驾驶机动车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发生一人死亡、一人受伤的重大交通事故,且肇事后逃逸,被社旗县公安局交通事故警察大队认定负事故全部责任”。南阳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现更名为南阳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队。

本院认为:被上诉人南阳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队对机动车驾驶证管理依法享有职权。(2012)宛行初字第84号行政判决撤销公(交)决字(2012)第285号公安交通管理行政处罚决定,是因为赵洪峰未收到告知通知,未表示是否要求听证的情况下,就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程序违法,将事故发生时间2010年11月27日19时22分许认定为2010年11月27日20时20分,属查明事实不清。该行政处罚决定主要因程序违法,被人民法院判决撤销后,被上诉人有权对上诉人的违法行为的时间予以更正,并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重新作出行政处罚决定,被上诉人作出本案被诉的行政处罚决定,不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五十五条规定的人民法院判决重新作出的情形。(2012)宛行初字第84号行政判决并未对社公交认字(2010)第173号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的责任认定作出评判。上诉人赵洪峰称被上诉人以同一事实和理由作出与原具体行政行为基本相同的具体行政行为及社公交认字(2010)第173号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已被人民法院判决事实不清,不能作为证据的理由不足,本院不予采信。上诉人赵洪峰交通肇事造成重大交通事故,且肇事后逃逸,已被人民法院生效的(2011)社刑初字第247刑事判决和(2012)宛行初字第84号行政判决所认定。因此,上诉人赵洪峰的上诉理由均不能成立,本院不予支持。一审法院判决驳回赵洪峰的诉讼请求并无不当,本院予以维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六十一条第一款第(一)项之规定,判决如下:

驳回上诉,维持一审判决。

二审诉讼费50元,由上诉人赵洪峰负担。

本判决为终审判决。

                                             审  判  长    张 志 谦

                                             审  判  员    尹 乐 敬

                                             代理审判员    白    云

                                             

                                             

                                             二〇一三年八月二十六日

                                             

                                             

                                             

                                             书  记  员    刘 冰 心



责任编辑:海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