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制动态 案例判例 法律文书 合同范本 法律论文 站盟合作 公证案例 律师 法制视频

综合判例

旗下栏目: 刑事判例案例 民事判例案例 行政判例案例 知识产权判决书 综合判例 最高人民法院裁判

刘二只与王忠杰变更抚养关系纠纷案一审民事判决书

来源:未知 作者:海舟 人气: 发布时间:2016-05-28
摘要:安阳市安阳县人民法院 民事判决书 (2013)安民初字第2469号 原告刘二只,男,1977年5月27日生,汉族,城镇居民。 委托代理人张宝,安阳县“148”法律服务所法律工作者。 被告王忠杰,女,1976年7月7日生,汉族,城镇居民。 原告刘二只与被告王忠杰变更抚养关
安阳市安阳县人民法院
民事判决书
(2013)安民初字第2469号

原告刘二只,男,1977年5月27日生,汉族,城镇居民。

委托代理人张宝,安阳县“148”法律服务所法律工作者。

被告王忠杰,女,1976年7月7日生,汉族,城镇居民。

原告刘二只与被告王忠杰变更抚养关系纠纷一案,本院于2013年11月25日受理后,依法由代理审判员张志霞独任审判,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原告及其委托代理人、被告到庭参加了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原告刘二只诉称,原被告原系夫妻关系,婚姻存续期间生一女刘林沂。2006年3月,被告不满家庭现状起诉离婚,经法院调解,原被告达成离婚协议,婚生女刘林沂有被告抚养,原告每月给付抚养费300元。离婚后原告如期支付抚养费,到2006年9月被告又携女回到原告住处,何原告共同生活。2009年11月,被告以外出打工为由,一去不返,留下婚生女,与原告共同生活至今。共同生活期间又添一字刘明宇,现与原告共同生活。由于抚养两个孩子,原告生活开支日益增大,而被告不尽抚养义务,原告多次与其协商未果,无奈诉至法院,请求法院依法变更婚生女刘林沂由原告抚养,被告每月支付抚养费300元。

被告王忠杰辩称,我与原告离婚时,女儿归自己抚养,抚养费自理,后原告强行将女儿抢走,2006年年底之前女儿一直随自己生活。被告不同意女儿由原告抚养,被告要求抚养女儿。

经审理查明,原被告于2006年3月2日经我院调解离婚,协议约定婚生女刘林沂由王忠杰抚养,刘二只每月月底前给付原告子女抚养费300元至刘林沂满18周岁。2006年9月王忠杰带着刘林沂回到刘二只家中与其共同生活,2009年11月4日王忠杰携刘林沂与刘二只分居。2013年春,刘二只从学校将刘林沂接回家并与其共同生活至今。刘林沂于2000年11月6日出生,经本院调查,刘林沂表示愿意随父亲刘二只生活。另查明,2007年12月16日,原被告非婚生子刘明宇。上为本案事实。

上述事实,有原告提交的(2006)安民水初字第147号民事调解书、出生证、户口页、本院依法调查的刘林沂调查笔录及原被告陈述予以证实。上列证据可以作为本案认定事实的根据。

本院认为,离婚后,父母对子女仍由抚养教育的义务,原被告经本院调解离婚后,其女儿随被告生活,但从2013年春由原告将女儿带回家后随原告生活至今,且女儿刘林沂已年满十周岁,明确表示愿随原告共同生活,故本院认为刘林沂由原告抚养为宜,故对原告要求的变更抚养关系,本院予以支持。原告要求被告支付抚养费,本院依法予以支持,具体数额由本院酌定。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三十六条、三十七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子女抚养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第十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之规定,判决如下:

一、婚生女刘林沂由原告刘二只抚养;

二、被告王忠杰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一次性支付原告刘二只抚养费人民币4000元;

三、驳回原告其他诉讼请求。

如果未按本判决指定的期间履行给付金钱义务,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规定,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

案件受理费300元减半,由原告负担10元,被告负担200元。

如不服本判决,可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本院递交上诉状,并按对方当事人的人数提出副本,上诉于河南省安阳市中级人民法院。

                         

                               

                               

                                             审  判  长   张志霞

                                             人民陪审员   谢立新

                                             人民陪审员   徐清亮

                                             

                                             二○一四年三月二十日

                                             

                                             书  记  员   林  莉 



责任编辑:海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