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制动态 案例判例 法律文书 合同范本 法律论文 站盟合作 公证案例 律师 法制视频

综合判例

旗下栏目: 刑事判例案例 民事判例案例 行政判例案例 知识产权判决书 综合判例 最高人民法院裁判

原告河南鼎基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与被告贺永光确认解除合同效力纠纷一案一审民事判决书

来源:未知 作者:海舟 人气: 发布时间:2016-05-29
摘要:博爱县人民法院 民事判决书 (2014)博民二初字第37号 原告河南鼎基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被告贺永光,男,1965年1月16日出生。 原告河南鼎基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鼎基公司)与被告贺永光确认解除合同效力纠纷一案,本院于2014年3月3日立案受理后,依
博爱县人民法院
民事判决书
(2014)博民二初字第37号

原告河南鼎基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被告贺永光,男,1965年1月16日出生。

原告河南鼎基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鼎基公司)与被告贺永光确认解除合同效力纠纷一案,本院于2014年3月3日立案受理后,依法组成合议庭,于2014年7月1日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原告委托代理人王振中到庭参加诉讼,被告贺永光经本院传唤未到庭。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原告鼎基公司诉称:2009年12月19日,贺永光以按揭的形式购买了鼎基公司开发的“鼎基新城怡景居”小区B9栋1单元5层501商品房,总价款192528元,首付62528元,余款13万元为银行按揭。后贺永光不按期向银行还款,银行从原告账户中扣除了123848元(贺永光所欠借款本息,原告为贺永光按揭贷款的担保人)。原告于2013年7月23日向贺永光送达了解除合同通知书。据此,请求判决:确认原、被告之间商品房买卖合同解除;被告贺永光返还所购房屋,并支付违约金3715.45元。

被告贺永光未答辩。

原告围绕其主张的事实向本院提供了双方签订的商品房买卖合同(含附件),被告交首付款的收据,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博爱支行出具的证明(证明贺永光借款以及扣原告款的情况),原告于2013年7月23日送达的解除合同通知书。被告贺永光未向本院提供证据材料。

对原告提供的上述证据,被告贺永光未到庭质证,应视为放弃质证权利。本院审查认为,上述证据来源合法、客观真实且与本案具有关联性,本院予以认定。

经庭审质证,依据有效证据,本院确认以下案件事实:2009年12月19日,原告鼎基公司与被告贺永光签订了一份商品房买卖合同,双方约定:原告将其开发的“鼎基新城怡景居”小区B9栋1单元5层501商品房出售给被告,总价款192528元,首付62528元,余款13万元为银行按揭。合同签订后,被告支付了首付款,之后被告在银行办理的按揭贷款也支付到原告。后因被告未按期向银行还款,2012年12月6日,银行从原告账户中扣除了123848.47元(原告为被告按揭贷款的担保人)用以偿还被告的借款本息。2013年7月23日,原告以被告未按合同约定付款为由向贺永光送达了解除合同通知书,并于2014年3月3日诉至本院,要求确认上述解除合同的效力。经本院释明,原告变更诉请,要求被告偿还上述代偿款123848.47元,并自2012年12月6日起按中国人民银行同期贷款利率支付利息。

本院认为:本案商品房买卖合同已经履行,被告已按合同支付价款,原告也将房屋交付被告。双方并未将被告向按揭银行还款情况约定为解除合同的条件,原告解除合同的理由不能成立。本案属于保证人履行保证责任后的追偿,经本院释明后,原告要求被告偿还代偿款及相应利息,符合法律规定,本院予以支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四十四条第一款、第六十条第一款、《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第十八条、第三十一条之规定之规定,判决如下:

一、被告贺永光应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向原告河南鼎基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偿还代偿款123848.47元,并自2012年12月6日起至本判决确定付款之日止按中国人民银行同期贷款利率支付利息;

二、驳回原告河南鼎基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的其他诉讼请求。

如果未按本判决指定的期限履行给付金钱义务,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规定,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

本案受理费2777元,由被告贺永光负担。

如不服本判决,可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本院递交上诉状,并按照对方当事人的人数提出副本,上诉于河南省焦作市中级人民法院。

                                                  审判长  程祥焱

                                                  审判员  张保才

                                                  审判员  赵  攀

                                                二○一四年七月三日

                                                  书记员  朱勤莉



责任编辑:海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