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制动态 案例判例 法律文书 合同范本 法律论文 站盟合作 公证案例 律师 法制视频

司法制度

旗下栏目: 法理学 宪法学 行政法 刑法 民商法 经济法 诉讼法 司法制度 国际法

严惩“哄骗拐走”婴幼儿体现公平正义

来源:人民法院报 作者:史洪举 人气: 发布时间:2016-12-29
摘要:严惩“哄骗拐走”婴幼儿体现公平正义
  此次司法解释着重强调应严惩以“哄骗”方式拐走婴幼儿的行为,反映出对婴幼儿权利的着重保护,有助于减少骨肉分离悲剧的发生。

  最高人民法院于12月21日公布《关于审理拐卖妇女儿童犯罪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明确对婴幼儿采取欺骗、利诱等手段使其脱离监护人或者看护人的,视为刑法第二百四十条规定的“偷盗婴幼儿”。而根据刑法规定,以出卖为目的,偷盗婴幼儿的,可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情节特别严重的,处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严厉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一直是有关部门的重点工作,这体现出保护特殊群体正当权利,维护和谐家庭关系的重要意义。此次司法解释又着重强调应严惩以“哄骗”方式拐走婴幼儿的行为,反映出对婴幼儿权利的着重保护,有助于减少骨肉分离悲剧的发生。

  根据刑法规定,拐卖妇女、儿童的,将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如果以出卖为目的,偷盗婴幼儿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情节特别严重的,处死刑,并处没收财产。也就是说,同样是拐卖妇女、儿童犯罪,如果采取偷盗婴幼儿的方式,则社会危害性更大,应该课以更重的刑事制裁。这体现了我国法律对婴幼儿的特殊保护,有助于威慑偷盗婴幼儿行为,避免婴幼儿沦为犯罪分子的猎物。

  实践中,偷盗婴幼儿主要是指趁监护人、看护人不注意,将熟睡中的婴幼儿像盗窃财物那样偷偷抱走。然而,由于人们生活居家方式的改善和自我保护意识增强,此类赤裸裸的偷窃行为相当少见。更常见、多发的情形是,犯罪分子利用父母、祖父母等看护人的疏忽大意,以玩具、糖果、外出游玩为诱饵,将婴幼儿哄骗至远离监护人后再拐走。此类行为,表面上是连哄带骗的欺骗行为,但实际上,6周岁以下的婴幼儿基本上没有辨别是非和自我保护的能力,不可能真正地表达自己的意志,不能成为被“哄骗”的对象。即“哄骗”婴幼儿行为并非法律意义上的哄骗,而是属于针对监护人、看护人的“偷盗”,理当以偷盗婴幼儿论处。

  任何正义的社会都不能容忍拐卖妇女、儿童这一侵害妇女、儿童人身自由和人格尊严,严重危害社会关系和家庭关系的犯罪。以更重的量刑幅度严厉惩戒常见多发的“哄骗拐走”婴幼儿行为,是对婴幼儿权利和安全的有力维护,并可有效斩断将婴幼儿作为发财工具的罪恶链条。

责任编辑:史洪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