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制动态 案例判例 法律文书 合同范本 法律论文 站盟合作 公证案例 律师 法制视频

法制时评

旗下栏目: 法制焦点 业界动态 热点案件 社会经纬 法制时评 地市司法 境外司法 立法草案 法规释义

专家:打击网络犯罪缺法律依据 立法司法新课题

来源:新浪网 作者:介子推 人气: 发布时间:2013-12-26
摘要:专家:打击网络犯罪缺法律依据 立法司法新课题 2004-10-8 9:36:50 近年来,随着网络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人口的比例也越来越高,在新的通讯技术给人们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网络也成为犯罪分子觊觎的犯罪工具和犯罪场所。专家认为,打击网络犯罪面临缺乏足

 




专家:打击网络犯罪缺法律依据 立法司法新课题

  2004-10-8 9:36:50


近年来,随着网络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人口的比例也越来越高,在新的通讯技术给人们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网络也成为犯罪分子觊觎的犯罪工具和犯罪场所。专家认为,打击网络犯罪面临缺乏足够法律依据的困境,这就为立法和司法提出了新的课题。

虚拟财产被盗,有冤向谁诉?

网络游戏指利用TCP/IP协议,以互联网为依托,可多人同时参与的游戏项目。在中国的网络游戏产业飞速发展的同时,网游用户在虚拟世界中权益受侵害的事件也频频发生,尤以虚拟财产被盗最为突出。据统计,中国76.3%的网民有过虚拟财产被盗的经历。

杭州一名姓徐的游戏玩家,一年多来一直沉迷于一款叫“传奇”的网络游戏。他的游戏账号的仓库里,装满了许多昂贵的“武器”,其中一套“法神套装”的游戏装备是他花2000元人民币从其他玩家处购买的。前几日,他像往常一样用自己的账号登陆游戏时,发现系统提示“密码错误”。尝试几次未果,他意识到自己的账号被盗了。

他随即到派出所报案,然而民警却说:“网络游戏的‘武器装备’属于虚拟财产,不能估价,而且徐某和其他网友用现金私下买卖‘装备’也不受法律保护。”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卢建平认为:“我国现行法律对于如何保护网上的虚拟财产,以及对网上盗窃账号者如何定罪都未作出明确规定,所以目前警方接到此类报案,一般不予立案。”

百度“白粉吧”,网站该否负责?

一位经常使用百度搜索引擎的张先生,几天前发现该网站设有一项类似于论坛的“贴吧”功能。在进行浏览时,他发现了一个“白粉吧”。其中有一条标题为“进来看看”的帖子:“4号,15万,单买不卖”,留言者还公开了自己的QQ号码。而在另一条名为“白粉”的帖子里,一位网友竟留言说愿意帮忙卖,同时留下了邮箱地址。

在百度网上通过检索还可以找到“性爱吧”、“走私吧”、“洗钱吧”等版块,里面充斥了大量的犯罪信息。对这一现象该网站相关工作负责人称:“‘贴吧’的存在是搜索引擎的延伸,社区化的发展。百度检索关键词有几十亿个,网页上出现‘白粉’这个名词与百度无关。”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教授沈文辉驳斥了这一说法。他认为:“如果这样的信息真是犯罪分子为实施犯罪行为所做的准备,而网站又采取放任态度,那么网站就有间接犯罪的嫌疑,在法律上造成共犯,其法人代表可能因此承担刑事责任。如果网站刊登这种信息只是过失所致,其也要承担行政责任。”

公安机关虽然已经对此事进行了立案侦察,但由于网络犯罪的特殊性,致使调查取证工作举步为艰。

电子证据,是否有效?

9月的一个深夜,辽宁某网吧内,网民王某在一家网站竞买商品,最后王竞买成功,并收到网站发来的确认邮件。第二天,王某再次收到网站发来的邮件称:昨夜受黑客攻击,所有发出信息都是假的,竞买结果无效!

在气愤之余王某想到了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权益。于是他想到将原始邮件复制出来作为证据,但又心存疑虑:事后的复制,可能被视为“虚假信息”或者“更改过的信息”。

在解决网络犯罪的很多疑团中,电子证据已经成为了不可或缺的证据。我国虽已在这方面制定了相关法律法规,有效的解决了侦破网络犯罪工作中的一些问题。但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中国法学会刑法研究会会长赵秉志认为:“中国的网络犯罪立法活动尚处于就事论事阶段,主要集中在网络运行安全、网络经营秩序方面,因此相关立法工作亟待完成。”

针对如何解决网络犯罪这一世界共同面临的问题,参加在北京举行的第十七届国际刑法学大会的各国专家达成了共识:即在完善计算机网络立法、提高司法人员科技素质方面加强国际合作。(施洋)

《人民日报海外版》



 

 

法治动态检索

 

责任编辑:介子推

最火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