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制动态 案例判例 法律文书 合同范本 法律论文 站盟合作 公证案例 律师 法制视频

律师名博

旗下栏目: 律师名博

蒋志如:中国法学学术研究的“50岁现象”分析_jiangzhiru2005(12)

来源:法律博客 作者:蒋志如 人气: 发布时间:2016-12-20
摘要:斯密就曾论述中国的经济发展“停滞”现象(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研究》,上册,郭大力等译,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第65页。);一位美国历史学家的这样论述——即“生活在公元前1世纪的汉代中国人,若

 斯密就曾论述中国的经济发展“停滞”现象(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研究》,上册,郭大力等译,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第65页。);一位美国历史学家的这样论述——即“生活在公元前1世纪的汉代中国人,若在公元8世纪初复活,那么一定会感到非常舒适、自在(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上册,吴象婴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88页)”——至少透出亮点,技术没有多大发展,以及语言和习俗的一贯性和稳定性。

 参阅梁治平:《寻求自然秩序中的和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1-17页。

 黄仁宇:《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生活·讀書·新知三联书店1997年版,第26页

 参阅甘阳:《大学人文教育的理念、目标与模式》,载甘阳 陈来苏力主编:《中国大学的人文教育》,生活·讀書·新知三联书店2006年版,第4页。

 刚开始承认科学技术落后,向西方学习,仍然没有解决外困;接着承认制度落后,改革制度(通过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仍然没有解决外困;到最后反思中国人的国民性格与思维方式,连国民性格、文字都得都得改革,其在“文革”结束后宣告失败;现在我们反思什么呢?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笔者只对这两个学者的著作有了一个大致的阅读,其他学者的著作虽有所涉猎,但是都是其中的一、两本,还不能作为分析的凭据。

 具体请参阅许章润:《法学家的智慧》,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3-28页。

 关于苏力可以参阅其各书的简介;关于梁治平可以参阅梁治平:《在边缘处思考》,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243页。

 虽然苏力在大学前阅读了哪些书不可能从其文章、著作中看出,但是梁治平对此有详细的说明;虽然不能把梁的经历推及到苏,但是从当时“书荒”(梁治平语)的事实来看,其能够阅读的书目也大致类似,要有差异也是具体的差异,因为笔者手中有一本中华书局1974年出版的《“论语”批注》,由北大哲学系1970级工农兵学员写作,其中布满了政治口号、当时的政治术语,充满着对孔子、林彪的批判(能将林彪和孔子放在一起分析,在现在看来也很滑稽)——其他书从形式到内容肯定会差不多,不同的只是载体与原料而已。

 参阅梁治平:《在边缘处思考》,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244-247页。

 苏力:《翻译、反思与学术》载《波斯纳及其他》,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198页。

 关于“权利本位论”的兴起、过程以及优劣的评价可以参阅邓正来:《中国法学何处去》,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第58-65页。

 梁治平:《在边缘处思考》,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250页。

 参阅苏力:《法治及其本土资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344-349页。

 梁治平:《在边缘处思考》,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253-254页。

 邓正来先生在对梁治平理论予以梳理时,将其分为三类,就只提到了这四本书(参阅邓正来:《中国法学向何处去——构建“中国法律理想图景”时代的论纲》,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第133页以及该页的注释①、②、③);但是梁治平的著作共10余种,绝大部分都是独著。

 具体分析参阅苏力:《法律文化类型学研究的一个评析》,载《阅读秩序》,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81-103页。

 梁治平在一处对此有所交代;请参阅梁治平:《清代习惯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2页。

 根据笔者掌握的资料,其著作有9本,另外四本是《阅读秩序》、《制度是如何形成的》、《批评与自恋》以及《波斯纳及其他》;都是独著。

 苏力:《送法下乡》,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9-20页。

 参阅苏力:《法治及其本土资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4-15页。

 苏力:《送法下乡》,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代序“世纪末日的交待”,第Ⅰ页。

 这里的理想指最终塑造成一个宪政法治国家;而研究进路的不同即别人只是中国转型时期的宪政研究而已,而苏力是中国转型时期的宪政研究(从原初意义上的宪政涵义出发)。参阅苏力:《道路通向城市》,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79页。

 柯岚:《“唯物制度论”的贫困——评苏力《法律与文学》》,

?ArticleID=36964,最后访问200761

 梁治平:《在边缘处思考》,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242-284页。

 苏力:《批评与自恋》,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读书乐”代序,第3-4页.

 许章润:《法学家的智慧》,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35页。

 苏力:《也许正在发生》,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219页。

 梁治平:《在边缘处思考》,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244页。

 当然,这仅仅对于一般的大学生而言,没有针对中国最好的大学即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等而言,他们的英语水平在整体上很高,就有人在本科或硕士阶段可以阅读西方英文原著,甚至从事翻译,比如说翻译《权利的成本》的译者就是一名硕士生,北京大学的。

 正因为在本科以及本科以前的教育没有多少积累,很少能形成自己的独立的学术见解和生活理解,导师的影响下很容易浸入学生的思维世界;无论如何,导师相对于硕士生来说,都是光彩夺目的。

 梁治平:《在边缘处思考》,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248页。

 梁治平对此有精彩且详细的分析,请参阅:《寻求自然秩序中的和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8-30页。

 关于这一点,费孝通有所论述;请参阅费孝通:《中国绅士》,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9-12页。

责任编辑:蒋志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