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制动态 案例判例 法律文书 合同范本 法律论文 站盟合作 公证案例 律师 法制视频

律师名博

旗下栏目: 律师名博

论没收财产刑的废除_时延安(5)

来源:法律博客 作者:时延安 发布时间:2017-06-16
摘要:一是,如何看待资助型犯罪问题,如我国大陆地区刑法第 112 条资敌罪和第 120 条之一资助恐怖活动罪。资助型犯罪的特点是,行为人运用其财产资助犯罪活动。当能够证明其财产确实用于资助犯罪活动的情况下,根据刑法

一是,如何看待资助型犯罪问题,如我国大陆地区刑法第112条资敌罪和第120条之一资助恐怖活动罪。资助型犯罪的特点是,行为人运用其财产资助犯罪活动。当能够证明其财产确实用于资助犯罪活动的情况下,根据刑法第64条进行没收即可;但如果其拥有的财产,尚未用于资助犯罪活动,但具有潜在可能性时,对其财产权进行必要限制是可以的,这符合犯罪预防的基本理念。不过,对其财产权进行限制并不意味着剥夺其财产权,而是可以采取托管的方式,或者借用民法上的“禁治产”制度,限制行为人行使财产权。

   二是,如何解决财产属性困难的问题。没收财产刑存在的好处是,可以解决证明困难的问题,即当无法充分证明被告人的财产来源于犯罪或者系犯罪收益时,则可以通过没收财产解决这一问题。这一办案思路在实践中是存在的。然而,这种“眉毛胡子一把抓”、“肉烂在锅里”的做法是违反法治的,毫无合理性可言,根本不值得提倡。

曾几何时,国家对公民个人的私有财产权并未给予充分的重视,这也直接影响到刑事司法中对公民财产权的不当干涉。在宪法已经确立私有财产权不受侵犯这一基本宪法原则的前提下,刑事司法应当首先践行这一宪法原则,毕竟刑事司法是最有可能对公民私人财产权造成不当干涉的力量。

On theAbolishment of The Penalty of Consfication

Shi Yan'an

(Law School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Beijing100872China)

   AbstractAt present, the criminal law of Chinese mainlandstill provides forfeiture of property, that is, the penalty of confiscating thelegal property of convicts, which is unique in private law of China and rarearound the world. The accessory punishment draws a lot of criticism fromscholars in mainland law field. Such criticism should be taken into account inthe future process of law revision even if it does not prevail yet. The basicstance of the paper is supporting the abolishment of criminal regulationsrelating to forfeiture of property on the ground that they breach the Article 13.1of existing Constitution which prescribes "The lawful private propertiesof citizens shall not be encroached upon". Meanwhile, forfeiture ofproperty is incompatible with the fundamental principles and spirit of criminallaw.

Key words:abolishmentforfeiture of propertyproperty rightcriminal law


作者简介:时延安1972—),男,汉族,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主要从事刑事法学研究。

[1]这里运用一般特别区分两者令人容易产生混淆,因为前者是刑罚,而后者属于保安处分(或曰预防性措施),两者性质不同,因而并非一般特别关系。

腐败犯罪,有时也被视为经济犯罪。

也就是说,如果废除了没收全部财产,没收部分财产完全可以用罚金替代。

例如,一项对四川省绵阳市2007-2009年间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处的没收财产案件的调查显示,最低没收部分财产数额仅为1000元,最高没收数额为250万元。参见何显兵:《论没收财产刑的改革与完善》,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11年第1期。有关没收财产刑功效低的实证研究,参见陈泽宪、向燕:《没收财产刑问题的实证分析》,载赵秉志主编:《刑罚体系结构的改革与完善》,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161-169页。

该条例规定的“贪污犯罪”范围比较广,其第2条规定:“一切国家机关、企业、学校及附属机构的工作人员,凡侵吞、盗窃、骗取、套取国家财物,强索他人财物,收受贿赂以及其他假公济私违法取利之行为,均为贪污罪。”

 [6]当然,何为公共利益,在实践中总会存在一定的争议。

 [7]这里应指合法的私有财产。

 [8]对除这些犯罪以外的犯罪适用罚金刑,则很难说具有正当性。


                        已发《南都学坛》2017年第3期

责任编辑:时延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