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制动态 案例判例 法律文书 合同范本 法律论文 站盟合作 公证案例 律师 法制视频

综合判例

旗下栏目: 刑事判例案例 民事判例案例 行政判例案例 知识产权判决书 综合判例 最高人民法院裁判

被告人马伟利犯贩卖毒品罪二审刑事裁定书

来源:未知 作者:海舟 人气: 发布时间:2016-05-25
摘要:河南省洛阳市中级人民法院 刑事裁定书 (2013)洛刑二终字第138号 原公诉机关河南省伊川县人民检察院。 上诉人(原审被告人)马伟利,女,1974年4月26日出生,身份证号码410329197404262523,汉族,初中文化,无业,住伊川县城关镇人民西路26号。因涉嫌贩卖毒
河南省洛阳市中级人民法院
刑事裁定书
(2013)洛刑二终字第138号

原公诉机关河南省伊川县人民检察院。

上诉人(原审被告人)马伟利,女,1974年4月26日出生,身份证号码410329197404262523,汉族,初中文化,无业,住伊川县城关镇人民西路26号。因涉嫌贩卖毒品犯罪,于2013 年3月14日被伊川县公安局刑事拘留,因涉嫌贩卖毒品犯罪,于2013年3月28日经伊川县人民检察院批准逮捕,次日被伊川县公安局执行逮捕。现羁押于洛阳市看守所。

河南省伊川县人民法院审理河南省伊川县人民检察院指控原审被告人马伟利犯贩卖毒品罪一案,于2013年9月22日作出(2013)伊少刑初字第66号刑事判决。宣判后,原审被告人马伟利不服,提出上诉。本院依法组成合议庭,经过阅卷、讯问被告人,认为本案事实清楚,决定不开庭审理。现已审理终结。

原审认定:2013年3月13日21时许,伊川县公安局接群众举报,在伊川县城红海湾宾馆有人吸食毒品,该局出警后在红海湾宾馆二楼查获吸毒人员郭某、王某某、武某某三人,后在该宾馆411房间查获吸毒人员叶某某。并在417房间查获被告马伟利,从房间内查获疑似毒品七小包(重4.55克),以及用于吸食毒品的自制冰壶、锡纸等物品。经审讯,被告人马伟利自己吸食毒品并先后以100元或者200元的价格多次卖给吸毒人员王某某等人冰毒,案发当晚,王某某付给马伟利100元,并在其房间内吸食冰毒。经检验,查获的毒品中检出甲基苯丙胺(冰毒)成份。

上述事实有以下证据证实:1、被告人马伟利供述;2、证人王某某、叶某某、武某某、郭某证言;3、查获的毒品、毒具照片、提取笔录及扣押物品清单、辨认笔录、行政处罚决定书、抓获经过、户籍证明及现实表现证明等证据证实,足以认定。

根据以上事实和证据,河南省伊川县人民法院认为被告人马伟利贩卖毒品甲基苯丙胺不满10克,其行为已触犯刑律,构成贩卖毒品罪,伊川县人民检察院指控其罪名成立。被告人马伟利当庭自愿认罪,且系初犯,以贩代吸,可以酌定对其从轻处罚。河南省伊川县人民法院依法作出判决被告人马伟利犯贩卖毒品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零二个月,并处罚金2000元(已缴纳)。

上诉人马伟利上诉称,其没有贩卖毒品,原审量刑过重。

经审理,二审查明的事实和证据与一审相同,且经一审法院当庭举证、质证,二审核实无误,足以认定。

本院认为,被告人马伟利贩卖毒品甲基苯丙胺不满10克,其行为已触犯刑律,构成贩卖毒品罪。关于上诉人马伟利上诉提出的,其没有贩卖毒品,原审量刑过重的上诉理由,经查,根据马伟利的供述和证人王某某、叶某某等的证言均能够证明马伟利有贩卖毒品的行为,故该上诉理由不能成立,本院不予支持。原判定罪准确,量刑适当,审判程序合法。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五条第一款第(一)项之规定,裁定如下:

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本裁定为终审裁定。

    

    

                                             审  判  长  李予洛

                                             审  判  员  王万臣

                                             审  判  员  符华锋

                                             二〇一三年十二月九日

                                             书  记  员  李晓伟



责任编辑:海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