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制动态 案例判例 法律文书 合同范本 法律论文 站盟合作 公证案例 律师 法制视频

综合判例

旗下栏目: 刑事判例案例 民事判例案例 行政判例案例 知识产权判决书 综合判例 最高人民法院裁判

原告刘德跃与被告崔玉梅离婚纠纷一案一审民事判决

来源:未知 作者:海舟 人气: 发布时间:2016-05-25
摘要:淮阳县人民法院 民事判决书 (2013)淮民初字第01210号 原告刘德跃(曾用名刘耀),男,1968年6月20日出生,汉族,农民。 被告崔玉梅,女,1967年2月10日出生,汉族。 委托代理人刘玉珍,男,汉族,系刘德跃之父。 原告刘德跃与被告崔玉梅离婚纠纷一案,本院
淮阳县人民法院
民事判决书
(2013)淮民初字第01210号

原告刘德跃(曾用名刘耀),男,1968年6月20日出生,汉族,农民。

被告崔玉梅,女,1967年2月10日出生,汉族。

委托代理人刘玉珍,男,汉族,系刘德跃之父。

原告刘德跃与被告崔玉梅离婚纠纷一案,本院受理后,依法实行独任审判,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原告刘德跃到庭参加诉讼,被告崔玉梅及其委托代理人刘玉珍经本院合法传唤无正当理由未到庭参加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原告诉称:我与被告经人介绍相识,1989年农历二月按农村风俗结婚,婚后生育二个子女,长子已就业,次子尚在中学就读。因婚前了解不够,婚后因性格不合经常生气,双方各自外出打工,相互之间极少联系,2009年原被告再次生气后分居,原告在郑州打工时听他人说被告已与他人同居生活,心情郁闷在出车时发生交通事故,因二人所挣由被告掌控被告拒不向受害方赔付,原告四处借款进行了赔付,被告的行为已严重损害本不牢固的夫妻感情,现原被告夫妻感情已破裂无和好可能,特起诉,请求判令原被告离婚,次子刘惟畅上学费用及借款由双方承担。

被告辩称:我与原告感情不和,经常生气,造成夫妻感情破裂,现已无法继续维持夫妻关系,且无和好希望,我同意离婚,我与原告的共同财产一套房归长子所有,其他共同财产我自愿放弃,但老家的宅基地归我所有,用于次子以后结婚盖房子。

经审理查明:原被告经人介绍相识,二人于1989年2月按农村风俗举行结婚仪式并同居生活,但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后生育2个男孩,长子刘恒炀(曾用名刘洪涛)与次子刘惟畅(曾用名刘洪磊、刘恒翔)现均已年满18周岁。原被告因夫妻感情不和,经常生气,二人已分居生活。被告无个人财产,原被告的共同财产位于淮阳县计生委家属院一号楼四单元六楼东户楼房一套,双方均同意归长子刘恒炀所有,其他共同财产被告自愿放弃。原告为要求与被告离婚,诉至本院。

上述事实,有当事人陈述、身份证、户口本、被告出具的书面意见等在卷为证。

本院认为:原被告虽未按婚姻法第八条规定办理结婚登记即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但在1994年2月1日民政部《婚姻登记管理条例》公布实施以前,双方均已符合结婚实质要件,故原被告婚姻关系应按事实婚姻处理。婚后原被告因夫妻感情不和,经常生气,原告提出离婚,被告同意,本院予以准许。原被告子女均已成年,随父随母任其自愿。原被告均同意将共同财产位于淮阳县计生委家属院一号楼四单元六楼东户的楼房一套留给其长子刘恒炀所有,及被告自愿放弃其他共同财产,本院予以准许。原被告的其他诉讼请求,证据不足,本院不予支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32条、第39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64条、第144条之规定,判决如下:

一、准许原告刘德跃与被告崔玉梅离婚。

二、原被告生育的两个男孩刘恒炀、刘惟畅,均以满18周岁,随父随母任其自愿。

三、原被告共同财产位于淮阳县计生委家属院一号楼四单元六楼东户楼房一套,双方均同意留给其长子刘恒炀所有,本院予以准许。

四、驳回原被告双方的其他诉讼请求。

案件受理费150元,由被告承担。

如不服本判决,可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本院递交上诉状,并按对方当事人的人数提出副本,上诉于河南省周口市中级人民法院。

 

                                               审 判 员  申建立

                                             

                                             二O一三年十月九日

                                             

                                               代书记员  张  征



责任编辑:海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