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制动态 案例判例 法律文书 合同范本 法律论文 站盟合作 公证案例 律师 法制视频

综合判例

旗下栏目: 刑事判例案例 民事判例案例 行政判例案例 知识产权判决书 综合判例 最高人民法院裁判

原告宋某诉被告李某甲、李某丙婚约财产纠纷一案

来源:未知 作者:海舟 人气: 发布时间:2016-05-28
摘要:河南省新蔡县人民法院 民事裁判文书 (2014)新民初字第724号 原告宋某,男,1993年12月6日生,汉族,高中文化,农民。住新蔡县。 被告李某甲,女,1993年7月19日生,汉族,中专文化,农民。住新蔡县。 委托代理人李某乙(系被告李某甲之母),女,1970年3月2
河南省新蔡县人民法院
民事裁判文书
(2014)新民初字第724号

原告宋某,男,1993年12月6日生,汉族,高中文化,农民。住新蔡县。

被告李某甲,女,1993年7月19日生,汉族,中专文化,农民。住新蔡县。

委托代理人李某乙(系被告李某甲之母),女,1970年3月20日生,汉族,文盲,农民。住新蔡县黄。

被告李某丙(系被告李某甲之父),男,1970年6月5日生,汉族,小学文化,农民。住新蔡县。

二被告委托代理人赵晶,河南良策律师事务所法律工作者。

原告宋某诉被告李某甲、李某丙婚约财产纠纷一案,本院于2014年7月2日立案受理。依法由代理审判员梅科峰适用简易程序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原告宋某、被告李某甲及其委托代理人李某乙、被告李某丙及二被告的委托代理人赵晶均到庭参加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原告宋某诉称: 2014年1月2日,经媒人宋艳雷介绍,原告与被告李某甲订立婚约,被告李某甲向原告要彩礼50000元,见面礼1000元,相家3000元,拍婚纱照和买衣服款8700元,送彩礼时买礼品3000元,上车封子2000元, 共计67700元。后被告违约,经媒人多次协调无果。为此原告起诉要求二被告共同返还彩礼现金67700元。

被告李某甲辩称:我与原告经人介绍后一见钟情,于2014年农历正月16典礼同居,至今未登记结婚。原告嫌弃我土气。我与原告同居生活近6个月。原告主张的50000元彩礼,是分两次给的,第一次彩礼款20000元,第二次原告给30000元,其中20000元是“三金”款,另10000元是送日子钱。实际上原告共给被告李某甲彩礼款30000元。同居生活期间原告游手好闲不务正业,加之二人往返多次,30000元彩礼已经花完了。原告主张的其它部分款项均属赠与,原告不能再索要。应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被告李某丙辩称:原告与李某甲典礼同居是自愿行为,原告主张的50000元彩礼,是分两次给的,第一次给20000元,第二次给30000元,其中20000元是“三金”款,10000元是送日子钱,两次钱我接收后都交给李某甲了。原告主张的彩礼与我无关。应驳回原告对我的诉讼请求。

经审理查明:原告与被告李某甲经人介绍相识,于2014年农历正月16典礼同居,未登记结婚。原告与被告李某甲典礼同居前二被告共接收原告彩礼款50000元。被告李某甲现在原告处的个人财产有:一台电视机、一部饮水机、一部电视接收锅、九条棉被、六条被罩、两条毛毯、一套三件套(两个枕头、一个床罩)、一件棉袄、一件黄色毛呢褂、一件黑色皮衣、一件保暖衣、两条牛仔裤、两条打底裤、一件白色秋衣、三件内裤、二双鞋。原告于2014年7月2日提起诉讼,要求二被告共同返还彩礼现金67700元。

本院认为:原告宋某与被告李某甲未进行结婚登记而同居生活,是当事人对自己生活状态所做的行为选择,该行为不受法律保护。原告宋某与被告李某甲同居前,二被告接收原告的彩礼50000元的事实清楚,证据充分,故对原告主张的彩礼部分,二被告应酌情连带返还;原告所诉相家、见面礼及其他费用不具有彩礼性质,被告李某甲、李某丙可不予返还。被告李某甲的个人财产,应归被告李某甲所有。依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十条第一款第(一)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第一款、第一百四十二条的规定,判决如下:

一、被告李某甲、李某丙连带返还原告宋某彩礼现金40000元。

二、被告李某甲的个人财产:一台电视机、一部饮水机、一部电视接收锅、九条棉被、六条被罩、两条毛毯、一套三件套(两个枕头、一个床罩)、一件棉袄、一件黄色毛呢褂、一件黑色皮衣、一件保暖衣、两条牛仔裤、两条打底裤、一件白色秋衣、三件内裤、二双鞋,归被告李某甲所有。

上述一、二项,于判决生效后三十日内履行清结。

三、驳回原告宋某的其它诉讼请求。

案件受理费1493元,减半收取746.5元,原告宋某负担200元,被告李某甲、李某丙负担546.5元。

如不服本判决,可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本院递交上诉状,并按对方当事人的人数提出副本,上诉于河南省驻马店市中级人民法院。

             

                                             代理审判员   梅科峰

                                             

                                             二〇一四年七月三十日

                                             

                                             书  记  员   李晓庆



责任编辑:海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