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制动态 案例判例 法律文书 合同范本 法律论文 站盟合作 公证案例 律师 法制视频

律师名博

旗下栏目: 律师名博

英雄,还是叛徒?——吴满有后人喊冤记_老虎庙

来源:法律博客 作者:老虎庙的博客 人气: 发布时间:2016-12-24
摘要:【 老虎庙按 】记录吴满有后人为吴满有翻案是我从2009年开始做的一件事。这期间制作了李锐(毛泽东秘书)采访视频,制作了对吴满有孙子吴志明的视频采访等。去年我在陕北采风,接到吴志明的电话,内容大意:毛岸英学农基地开始允许出现吴满有的字样(原本

老虎庙按】记录吴满有后人为吴满有翻案是我从2009年开始做的一件事。这期间制作了李锐(毛泽东秘书)采访视频,制作了对吴满有孙子吴志明的视频采访等。去年我在陕北采风,接到吴志明的电话,内容大意:毛岸英学农基地开始允许出现吴满有的字样(原本就是吴家的房产)。我想是将这段历史还原的时候了,而非简单地悄悄地做个更正就可以掩盖半个世纪来对一个农民的不公正的政治迫害。回到西安,与曾任《华商报》评论部主任的江雪女士一合计,就有了下面大家看到的发表在“界面”头条的文章。


英雄还是叛徒?——吴满有后人喊冤


文 | 江雪



  过了镰刀湾,就出了延安地界。 清晨的大雾散开,一直跟在身后的那辆白色越野车不见了,吴志明长舒了一口气。下了高速路,是一片空旷的三岔路口,他让儿子把车停在一家“老婆风干羊肉剁荞面”门前,边掀门帘边骂着:他奶奶的,给俺爷爷喊个冤就这么难!

  这是2016年10月14日,深秋的陕北。57岁的农民吴志明,陪着独立导演老虎庙来拍摄自家的往事,满心希望着“解决爷爷的问题”。

  8年前,他还在榆林毛乌素沙漠的路边,开着一家小小的杂货铺。很偶然的,他遇到了骑行经过这里的独立导演老虎庙。也是秋夜,在昏黄的灯光下,他和老婆、三个孩子挤在一起,给远来的客人,讲述自己的爷爷吴满有的故事。

  “吴满有,那可是当年延安的大明星哪!”和听到这个故事的很多人一样,见多识广的老虎庙也慨叹一声。

  爷爷确实是当年延安的大人物。想一想,在1948年之前他最红火的年代,他的头像——一个光头、皮肤黝黑发亮、笑起来露出牙豁子的农民,是和毛泽东、朱德的像挂在一起的。那时延安报纸上的社论,标题是《向吴满有看齐》、《开展吴满有运动》……在延安,家家户户,都要向吴满有学习 。1946年 春天,毛岸英从苏联回来不久,就住在吴家,按毛泽东的要求,跟着吴满有“上农业大学”……那样一个人,谁能想到后来发生的事?

  如今,爷爷背着“叛徒”的名字过世50多年了。他的坟,如今在榆林横山石湾镇的那个小山村,也算最寒碜的 。

  在延安城旁边的吴家枣园,爷爷当年亲手开凿的窑洞、住了大半辈子的家,因为毛岸英曾寄住过7个月,如今门口挂的是“毛岸英故居”、“毛岸英学农处”。

  10月13号这天,他给老虎庙带路,去爷爷的老院子拍摄,结果“铁将军把门”,不但进不去,还被当地的人骚扰,啥也没拍到。一直到第二天早晨,出了延安地界,进入榆林了,跟踪的车才走了。对此,吴志明越想越气,不由放大了声音,说:“想当年,俺爷爷给红军贡献了3万多斤粮食呢。最困难的时候爷爷出了那么大的力。你现在既然不给俺爷爷平反,那你把俺们家的粮食还俺!”

  吴志明说的是事实。根据当时的报道,不完全统计,到1946年,延安农民吴满有已给边区政府贡献小米85石 (合计34000斤);815元钱;草1000斤;牛4头,羊40只。

  事实上,吴满有的贡献不止于此。曾经,他是延安“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精神的代表人物。1943年,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就是由吴满有和另一个劳动模范、退伍军人杨朝臣,展开热火朝天的军民劳动竞赛,而拉开序幕。随手翻开一张1943年左右的延安报纸,吴满有的报道比比皆是。一张“中华民国36年二月二十三日”的解放日报上,头版消息有《吴满有欢唔王震陈庚》,副题是:“陈庚将军:没有小米就不能打胜仗;吴满有:没有八路军当不成劳动英雄。”

  如今,在吴旗县一家油田看护油井的吴志明,即使打工在外,也常年随身携带着关于爷爷的资料。沙漠里的夜晚,听着窗外呼呼的风声,他一遍遍翻看那些发黄的旧报纸。那是他想办法托人从县志办印出来的,上面全是爷爷的事迹。只是旧报纸都是繁体字,他看的很吃力。

  算起来,从1980年代开始,吴志明为爷爷喊冤的这条路,已经走了20多年,虽然到现在也没有啥结果。唯一让他欣慰的是,在西安读医学研究生的女儿,始终支持他。最近一次,女儿在学校填档案的时候,专门写上了爷爷的名字,还对他说:“我为有这样的老爷爷(曾祖父)自豪呢。”这让吴志明很满意。他觉得,女儿懂得他。也懂得她那位带着一腔委屈的泪水,在1959年过世了的老爷爷。



  1944年,当美国记者福尔曼来到延安城外的吴枣园,造访吴满有时,他看到的吴满有是这样的:“吴今年60岁(实际应为51岁,作者注),身体强壮,脸色红润,快乐的眼睛带着友好的微笑,一撮白胡子挂在嘴唇上,头秃得发亮。他不会读也不会写,但是他有非凡的农田知识,并能灵活运用…… ”

  那是吴满有作为边区头号劳动英雄,生命里最为风光的几个年头。福尔曼跟着他回家——就是今日那个挂着“毛岸英故居”的院落,看到窑洞干净、齐整,鸡鸣狗叫,妇女和孩子们穿得体面而整洁,一家人丰衣足食。经过连年的开荒,他已有约700亩土地,甚至还雇着4个长工。

  因勤劳而致富的吴满有,被认为能代表毛泽东所说的“新富农”,也就是“消灭了剥削之后的富农”。虽然当时党内也有人质疑,富农的方向能否当作边区全体农民的方向?但当时当地,这种声音并没有成为主流。在福尔曼后来完成的《北行漫记》一书中,吴满有被认为是延安混合经济的代表,也是红色中国农民的代表人物:曾经赤贫的他,在延安分得了土地,因为勤劳耕作,而丰衣足食。又因对共产党充满感激,他把长余的粮食和牛羊源源不断地交给边区政府。

  “作为劳动英雄,吴满有和其他劳动英雄一起,不仅受到人民极高的尊敬,还被邀请出席所有群众和政府的集会,与最高军政领导人一起坐在荣誉席上。”福尔曼在书中写道。

  吴志明也有一本《北行漫记》,1993年出版的,书皮都快被他翻烂了。通过福尔曼的描述,他能想象出爷爷那时的样子。而爷爷留下来的照片上也能看到,那时的他,强壮而精明,一看就是个最好的庄稼人。在给毛主席送粮的一张照片上,他扶着毛驴,笑得满脸牙豁子,毛则笑盈盈地看着他。

  而其实,那时节的吴满有,告别最悲惨的日子才不久。

  1928年,榆林大旱,31岁的农民吴满有,从横山县的山沟沟里,带着老母亲和妻子、儿女,逃荒到延安城里讨生活。在延安郊外的吴枣园,他安下家,却无法生活下去,妻子饿死了,两个女儿送人了。一直到1934年,共产党在延安搞土地革命,他才分到了一架60多垧(一垧约2亩)的荒山。

责任编辑:老虎庙的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