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制动态 案例判例 法律文书 合同范本 法律论文 站盟合作 公证案例 律师 法制视频

律师名博

旗下栏目: 律师名博

街居制度浅析(封闭小区)—— 现状_王永刚

来源:法律博客 作者:戌卓悟语 人气: 发布时间:2017-02-26
摘要:街居制度浅析(封闭小区) —— 现状 文 /戌卓(王永刚) 我国长期以来,对于城市管理一直采取街居制度,即通常理解的封闭小区城市管理模式。计划经济时期 ,我国对社会的管理以单位制管理为主,以基层地区管理为辅。地区管理主要是通过街道办事处和居民委员

街居制度浅析封闭小区—— 现状


/戌卓(永刚


街居制度浅析(封闭小区)—— 现状_王永刚

街居制度浅析(封闭小区)—— 现状_王永刚


我国长期以来,对于城市管理一直采取街居制度,即通常理解的封闭小区城市管理模式。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对社会的管理以单位制管理为主,以基层地区管理为辅。地区管理主要是通过街道办事处和居民委员会两个行政建制的组织来开展工作,通称为街居制。街居体系经历了50多年的发展变化,一直扮演着政府的“脚”的角色,简单地被动地执行上级下达的任务。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开始从农村向城市转移。为了加强城市政权和城市管理工作,全国很多城市都出现了街道一级组织和居委会组织。上世纪50年代,中国制定了第一个五年计划,试图开展全面的工业现代化建设。与此同时,由于中国大部分城市还处在前工业化的状态,中国很自然地开始向苏联乃至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寻求建筑和城市规划的经验。在借鉴国外发展建设经验和顾及我国实际情况的双重因素考量下,街居制度(封闭小区)逐渐成为主流。


封闭式小区的建设高峰有两个,一个是上世纪50年代兴起的单位大院,城市里各个独立的单位圈一块地,建一个集办公生产、居住、后勤以及各项生活服务于一体的大院子,作为提供给职工的福利,外人不能随便进出。到现在,因为历史延续性,单位大院仍然是国内许多城市的基本构成之一。有数据统计,仅北京就仍现存3700多座单位大院。另一个高峰期是1998年之后。我国进行了住房制度改革,取消福利分房,实现居民住宅私有化,一时间房地产大热。建筑形式、景观设计、物业管理、社区营造、生活理念等许多方面都成为开发商努力追求的“卖点”。由于顾客喜欢安全和私密的环境,所以实行封闭式管理,少设置出口,周边围墙盖起来,并在小区内部精心打造宜人的景观。这样一来,封闭式小区成了我国小区开发的主流形式,且越是高端住宅区,封闭性有越强的趋势。


众所周知,城市化是社区发展的普遍趋势,伴随着这一趋势,越来越多人加入了城市社区的生活圈子,享受着现代文明给城市生活带来的种种便利。城市人口的迅速扩充与城市社区的迅速扩展,本身就意味着现代城市社区生活具有多层面满足人们生活所需的积极功能。但是在封闭小区的城市管理和规划理念下,社区生活并没有完达到人们预期的生活状态,相反大量的人口涌入城市之后,以地域为基础形成的陌生人小区打破了过去传统熟人社区格局。邻里关系陌生化使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的传统社区功能遭到瓦解,社区丧失了温情,“冷漠病”悄然来袭,从而导致了一些列的城市管理和相关的社会问题。


 首先,城市资源利用效率低下且不均衡。城市规划就城市空间规划而言,有关研究表明城市空间结构对城市的能耗和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锁定作用,在资源节约领域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现行的“封闭小区”城市规划理念的作用和影响下,城市空间的资源利用效率极其低下。通过建设居住小区围墙,划定小区内业主共有空间的范围,从而在区域内建造相关的公共附属设施以供小区内居民生活所需,包括道路、车库、绿地等。为小区内业主提供巨大生活便利的同时,该规划设计理念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城市管理中对于区域发展的整理规划,导致城市空间的资源利用效率极其低下,对道路交通系统的影响最为严重。同时封闭式的小区对于居住区的内外空间划分十分明显,并且对于小区人员进出管理十分严格,加之城市生活的商业性强而造成生活节奏较快,近距离交流机会和产生活力的机制被扼杀(袁野:《城市住区的边界问题研究——以北京为例》,清华大学工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10.), 使得居民生活的便利性下降。


其次,封闭小区的长期存在将造成社会隔离、族群与空间的孤立现象。“族群认同”日益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社会政治困境。不管在西方世界,还是在东方世界,族群的冲突和对立都变成了一个极端令人困扰的政治和社会问题。实际上,城市空间里虽然没有造成诸如民族、宗教等严重的族群、阶层的分化和利益对立,但封闭小区有着明显的自然空间边界,同时也存在特殊的“文化”边界。小区内部共同的文化聚合力,不断营造着小区的空间边界的观念,在整个城市不同小区边界的建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逐步的造成和加剧社会隔离、族群与空间的孤立现象。同时,住宅被商业化侵蚀,造成城市空间利用方式和居民小区在城市功能中的异化,并且这种商业化的侵蚀不断的涌向已建成的正在建设的住宅小区,造成城市用地开发利用的恶性循环。


再次,城市空间的碎片化,加剧了城市管理的任务、难度以及制度运行的成本。被私有化的公共空间,容易造成社会资源的垄断。以城市运行的最基本的道路交通为例,构建以步行、自行车、公共交通等方式为主绿色交通体系是追求城市交通的通达和有序、安全和舒适、低能耗和低污染居住环境,符合城市居民生活可持续的目标。“在城市空间结构规划中:一、在小环境里通过构建‘高密度、窄街道’的城市道路网络和富有活力的街道空间,创造宜人的交通环境,引导建立以步行、非机动车为主导,并与公共交通有效衔接的绿色交通方式结构;二、在大环境里通过加大公共交通投入,形成以大运量快速交通为骨干,常规公共汽电车为主体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从而构建节能环保型城市绿色交通体系。”刘文敬:《基于资源节约理念的城市空间结构研究 ——以重庆市为例》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5.)现实中的城市空间利用状况与此大相径庭,导致城市空间的碎片化,很难实现实现内部道路公共化,解决交通路网布局问题,促进土地节约利用。


责任编辑:戌卓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