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制动态 案例判例 法律文书 合同范本 法律论文 站盟合作 公证案例 律师 法制视频

综合判例

旗下栏目: 刑事判例案例 民事判例案例 行政判例案例 知识产权判决书 综合判例 最高人民法院裁判

上诉人李海燕因劳动争议纠纷一案二审民事判决书

来源:未知 作者:海舟 人气: 发布时间:2016-05-25
摘要:河南省驻马店市中级人民法院 民事判决书 (2013)驻民四终字第185号 上诉人(原审原告)李海燕,女,汉族,1963年3月出生。 委托代理人陈云飞,河南周晓华律师事务所律师。 被上诉人(原审被告)驻马店市公安局。 法定代表人杨俊杰,该局局长。 委托代理人李
河南省驻马店市中级人民法院
民事判决书
(2013)驻民四终字第185号

上诉人(原审原告)李海燕,女,汉族,1963年3月出生。

委托代理人陈云飞,河南周晓华律师事务所律师。

被上诉人(原审被告)驻马店市公安局。

法定代表人杨俊杰,该局局长。

委托代理人李嘉昌、姬红斐,该局法律处工作人员。

上诉人李海燕因劳动争议纠纷一案,不服驻马店市驿城区人民法院(2012)驿民初字第1166号民事判决,向本院提起上诉。本院依法组成合议庭,公开开庭审理了本案。上诉人李海燕的委托代理人陈云飞,被上诉人驻马店市公安局(以下简称市公安局)的委托代理人李嘉昌、姬红斐到庭参加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原审法院判决认定,2003年9月,驻马店市人民政府下发驻政办(2003)65号文件,就男性50岁以上、女性40岁以上下岗失业人员(简称4050人员)的再就业问题对市直各单位发出通知,要求各单位对上述人员提供公益性岗位,工资标准和补贴办法执行统一标准。根据上述文件的精神,李海燕从2004年3月起即在市公安局从事保洁工作,系政府提供的给予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的公益性岗位,2011年10月30日,李海燕提出离职,李海燕在市公安局工作期间,双方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市公安局没有为李海燕缴纳2004年3月至2006年12月期间的医疗保险费。后李海燕向驻马店市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提出仲裁申请,要求:1、确认市公安局与李海燕解除劳动关系违法。2、责令市公安局支付解除劳动关系赔偿金7600元。3、市公安局为李海燕缴纳2004年3月至2006年12月期间的医疗保险费。4、市公安局支付李海燕2009年4月至2010年2月期间双倍工资7700元。5、要求市公安局支付因未执行国家最低工资标准而给李海燕造成2004年3月至2011年12月期间的工作收入损失30000元及赔偿费7500元。6、责令市公安局支付2004年3月至2011年12月期间的双休日加班费43144.78元。7、责令市公安局支付年休假工资1448.27元。仲裁机构经审理后作出驻劳仲案字(2012)15号仲裁裁决书。裁决驳回李海燕的仲裁请求。李海燕对仲裁裁决不服,于法定期间向本院提起诉讼。另查明,李海燕解除劳动关系前12个月平均工资为700元。

原审法院认为,李海燕于2011年10月20日向市公安局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关系申请,系李海燕自愿与市公安局解除劳动关系。李海燕诉称其是被迫提出离职申请,并提供了录音资料,但该录音资料没有明确显示市公安局强迫其离职,不能否认其亲笔签字的离职申请,故李海燕请求确认市公安局与李海燕解除劳动关系违法,证据不充分,不予支持。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从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市公安局于2007年1月1日开始为李海燕缴纳医疗保险费,并向李海燕发放医保卡,此时李海燕就应当知道市公安局没有为其缴纳2004年3月至2006年12月期间的医疗保险,就应当及时主张权利,而至2012年2月才申请仲裁主张权利,故李海燕要求市公安局为其缴纳2004年3月至2006年12月期间的医疗保险费已超过仲裁时效,且李海燕没有证据证明诉讼时效在法定期间中断的情形,故对李海燕该项主张不予支持。李海燕称其在市公安局工作期间月工资低于国家规定最低工资标准,但其未提供证据加以证明,且根据市公安局提供的工资表并未显示李海燕月工资低于国家最低工资标准,市公安局又是按政府规定标准发放,故李海燕要求市公安局支付因未执行国家最低工资标准而给李海燕造成2004年3月至2011年12月期间的工作收入损失30000元、赔偿费7500元的请求,没有法律和事实依据,不予支持。至于李海燕系“4050”人员,是政府为解决该年龄阶段人员就业难问题投资开发公益性岗位优先安排上岗的,根据《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十二条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为安置就业困难人员提供的给予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的公益性岗位,其劳动合同不适用劳动合同法有关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规定以及支付经济补偿的规定,李海燕于2009年3月以后继续在市公安局工作,视为公益性岗位工作的延续,故李海燕要求支付解除劳动关系赔偿金的请求,不符合法律规定,不予支持。原审法院判决:驳回李海燕的诉讼请求。案件受理费10元,由李海燕负担。

宣判后,李海燕不服,上诉称:一、不同意与市公安局解除劳动关系;二、本人在市公安局工作期间该局应为其交纳2004年3月至2006年12月的医疗保险等费用;三、要求市公安局因未执行国家最低工资标准而造成其工资减少收入的损失。

二审审理查明的事实与原审法院判决认定的事实一致。

本院认为,李海燕2011年10月20日向市公安局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关系的申请,系其自愿,应予认定。李海燕上诉称,其是被迫提出离职申请,但证据不充分,虽然提供有录音资料,但该录音资料没有明确显示李海燕的离职申请是用人单位所迫,且离职申请亲笔签名是李海燕,李海燕对此认可,故市公安局、李海燕双方解除劳动关系不违反法律规定,应予认定。李海燕在与市公安局劳动关系存续期间,2007年1月1日市公安局开始为李海燕缴纳医疗保险费,并向李海燕发放有医疗本,此时李海燕就应当知道用人单位没有为其缴纳2004年3月至2006年12月期间的医疗保险,应随时主张权利,而至2012年2月才申请仲裁要求补交该期间医疗保险费用。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的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从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被侵害之日起计算。据此,李海燕的主张已超过仲裁时效。又没有证据证明诉讼时效在法定期间中断的情形。故其请求不予支持。关于李海燕上诉称在市公安局工作期间月工资低于国家规定最低工资标准并造成其收入减少的问题。根据市公安局提供的工资表显示所发工资并未低于国家规定最低工资标准,均为按政府规定工资标准发放。故李海燕上诉称市公安局应补发其未按最低工资标准领取工资而造成收入减少的费用,无法律和事实依据。原审法院判决正确,应予维持。上诉人李海燕上诉理由不足,不予支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条第一款第(一)项的规定,判决如下:

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二审案件受理费10元,由李海燕负担。

本判决为终审判决。

                                             

                                             

                                             

                                             审  判  长  刘瑞霞

                                             审  判  员  王社军

                                             审  判  员  张怀珍

                                             二○一三年五月三十日

                                             书  记  员  王真真



责任编辑:海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