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制动态 案例判例 法律文书 合同范本 法律论文 站盟合作 公证案例 律师 法制视频

综合判例

旗下栏目: 刑事判例案例 民事判例案例 行政判例案例 知识产权判决书 综合判例 最高人民法院裁判

原告周振平与被告秦东峰货运代理合同纠纷一案

来源:未知 作者:海舟 人气: 发布时间:2016-05-28
摘要:河南省息县人民法院 民事判决书 (2013)息民初字第788号 原告周振平,男,1966年7月18日出生,汉族。 委托代理人李家军,男,河南竟远律师事务所律师。 被告秦东峰,男,1962年3月出生,汉族。 委托代理人魏宗峻,男,河南朝霞律师事务所律师。 原告周振平与
河南省息县人民法院
民事判决书
(2013)息民初字第788号

原告周振平,男,1966年7月18日出生,汉族。

委托代理人李家军,男,河南竟远律师事务所律师。

被告秦东峰,男,1962年3月出生,汉族。

委托代理人魏宗峻,男,河南朝霞律师事务所律师。

原告周振平与被告秦东峰货运代理合同纠纷一案,本院于2012年6月15日作出(2012)息民初字33号民事判决,被告秦东峰不服该判决,向信阳市中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该院作出(2012)信中法民终字第1099号民事裁定,将该案发回本院重审。本院依法另行组成合议庭,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原告周振平及其委托代理人李家军,被告秦东峰及其委托代理人魏宗峻到庭参加了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原告诉称:2006年原告周振平经营信阳永安货运信息中心(简称永安物流),同年4月经人介绍认识被告,双方遂合作经营信阳至息县货物中转项目。自原被告双方合作经营至2008年8月13日,经清算被告秦东峰欠原告中转运费、货款、及反货款35114元未付;同年8月至12月欠原告中转运费、货款及反货款1524元未付;2009年1月至6月被告几乎停止汇款,共欠近15万元。原告周振平多次追要,但被告以种种理由拒之不付,原告遂诉至法院,请求判令被告秦东峰给付原告物流中转费、货款与反货款共计18万元,并由被告承担本案的诉讼费用。

被告辩称:原告所称18万元不属实,被告曾将款打入原告妻子方思莲的农行卡上,原被告双方账目并未算清。原审未计算2007年1-10月的货款。另外2006年8月19日返还信阳货款5410元,钱已从息县付给客户,被上诉人周振平已从信阳将此款扣走,此帐未结。

经审理查明:2006年,原告周振平经营信阳市浉河区永安货运信息中心,其组成形式为个人经营,经营场所位于荣基广场环二栋101号,经营范围及方式为货物中转(不含运输)服务。同年4月经人介绍与被告秦东峰合作经营信阳至息县段货物中转项目,双方口头约定:原告将转运货物自信阳卸至息县被告指定处,由被告负责收发货物、代收货款及运费,未发货物返还原告;被告代收的货款、转运费需及时汇到原告账上,原告按中转运费的15%支付给被告,月结一次年终清算。后双方按此约定履行合同,由于原被告未进行最后清算,原告现诉至法院要求被告给付各种应付款项计18万元。对于2008年8月13日签订证明2007年12月至2008年7月份被告秦东峰欠原告中转运费、货款、及反货款35114元未付,被告秦东峰予以认可,不予认可其他款项。在本案原审过程中,经原被告双方进一步结算确认,除去已付款项,被告秦东峰共欠原告周振平39868元款未付。

上述事实有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中国农业银行银行卡存款业务回单、账目明细表、开庭笔录等在卷佐证。

本院认为,合法的合同受法律保护。在本案中,原被告双方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进行经营信阳至息县段货物中转项目,双方之间意思表示真实,其合同真实、有效,本院予以认定。在本案原审中,原被告双方进行清算,被告秦东峰共欠原告周振平39868元款未付,被告秦东峰亦认可,本院予以确认。被告秦东峰主张2007年1月至2007年10月款项双方未予结算,因不能提供相关证据,本院不予支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条、第一百零九条之规定,判决如下:

被告秦东峰于本判决生效后十日内支付原告周振平欠款39868元。

如果未按本判决指定的期限履行给付金钱义务,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九条之规定,自生效法律文书指定的履行期间届满的次日起,被执行人应按每日万分之一点七五承担执行罚息。

本案诉讼费3900元,由被告秦东峰承担858元,原告周振平承担3042元。

如不服本判决,可在判决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本院递交上诉状及副本一式三份,上诉于河南省信阳市中级人民法院。

                                             审  判  长   杨    秀

                                             审  判  员   李 振 环

                                             人民陪审员   李    杨

                                             二〇一四年七月十日

                                             书  记  员    李   艳



责任编辑:海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