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制动态 案例判例 法律文书 合同范本 法律论文 站盟合作 公证案例 律师 法制视频

综合判例

旗下栏目: 刑事判例案例 民事判例案例 行政判例案例 知识产权判决书 综合判例 最高人民法院裁判

陈某某与董某某扶养费纠纷一审民事判决书

来源:未知 作者:海舟 人气: 发布时间:2016-05-29
摘要:平顶山市卫东区人民法院 民事判决书 (2014)卫民初字第73号 原告陈某某,女,1950年2月15日出生,汉族。 委托代理人丁盈春,平顶山市卫东区法律援助中心法律工作者。 委托代理人王刚,平顶山市卫东区法律援助中心法律工作者。 被告董某某,男,1940年5月21日
平顶山市卫东区人民法院
民事判决书
(2014)卫民初字第73号

原告陈某某,女,1950年2月15日出生,汉族。

委托代理人丁盈春,平顶山市卫东区法律援助中心法律工作者。

委托代理人王刚,平顶山市卫东区法律援助中心法律工作者。

被告董某某,男,1940年5月21日出生,汉族。

委托代理人李振伟,河南金豫律师事务所律师。

原告陈某某诉被告董某某扶养费纠纷一案,本院受理后,依法组成合议庭,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原告陈某某及其原告委托代理人丁迎春,被告董某某及其委托代理人李振伟到庭参加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原告陈某某诉称,原、被告经人介绍,在1991年7月1日登记结婚,我没有职业,我的生活费完全依靠被告,但是到2012年6月起,被告拒绝支付给我生活费,致使我无法生活,请求判令:1、被告每月给付我扶养费1500元,并支付我大病治疗报销后的费用;2、诉讼费由被告负担。  

被告董某某辩称,原告的请求不能成立,在2001年我花费38850元为原告安置57工,原告每月可领取相应退休金完全可以维持生活,同时享有相应的医疗报销。自我们结婚后,我的工资由原告掌握,原告名下有80000元的存款,原告可以维持生活开支和其他应酬。

经审理查明,1991年7月1日,原告陈某某与被告董某某登记结婚,被告董某某系再婚,婚前已生育三女一子。原告陈某某与被告董某某婚后有一女儿取名叫董某甲,出生于1996年4月7日,系平顶山市高级技工学校会计班学生。被告董某某系中国核工业二二一厂退休职工, 2013年11月至2014年4月份工资收入每月2934.68元。2012年6月份至今,被告董某某离家去外地期间,其工资收入由董某某自己保管和支配,被告董某某未支付原告陈某某这段时间的扶养费。原、被告认可原告陈某某2014年之前每月发放380元,2014年之后没有发放800元,原告每月出租房屋收取租金50元,原告陈某某经诊断患有糖尿病,庭审中,原告陈某某未提供其看病花去费用的相关票据。

本院确认的上述事实,有当事人的陈述及开庭笔录等证据材料在案为凭,这些证据材料已经开庭质证和本院审查,可以采信。

本院认为,夫妻有互相扶养的义务。一方不履行扶养义务时,需要扶养的一方,有要求对方付给扶养费的权利。原、被告作为夫妻,原告陈某某患糖尿病多年,每月收入有限,被告董某某有固定的工资收入月工资2934.68元。被告董某某自2012年6月份离家至今未支付原告陈某某扶养费。被告应从2012年6月份起向原告支付扶养费,故原告陈某某要求被告董某某支付扶养费的请求,理由正当,本院予以支持。结合本案当地经济生活水平、原、被告双方的经济收入能力,且原告董某某还有其他被抚养人需要抚养,本院酌定由被告董某某每月支付原告陈某某400元为宜,对原告陈某某要求过高部分的诉讼请求,因其理由不足,本院不予支持。原告陈某某要求被告董某某支付大病治疗报销后的费用的请求,因其未提供证据予以证明,证据不足,本院不予支持,可待其提供相关票据后另行主张。被告董某某辩称的其不应支付扶养费的抗辩理由不足,本院不予采信。《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二十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第一款的规定,判决如下:

一、被告董某某自2012年6月1日起支付原告陈某某每月扶养费400元。

二、驳回原告的其他诉讼请求。

案件受理费100元,由被告董某某承担。

如不服本判决,可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本院递交上诉状,并按对方当事人的人数提出副本,上诉于河南省平顶山市中级人民法院。

                                 

                                             审  判  长  李  艳  飞

                                             代理审判员  李      超

                                             人民陪审员  王  国  增

                                             

                                             二○一四年六月二十一日

                                             

                                             书  记  员  石  红  利



责任编辑:海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