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制动态 案例判例 法律文书 合同范本 法律论文 站盟合作 公证案例 律师 法制视频

综合判例

旗下栏目: 刑事判例案例 民事判例案例 行政判例案例 知识产权判决书 综合判例 最高人民法院裁判

原国庆放火一案二审刑事附带民事裁定书

来源:未知 作者:海舟 人气: 发布时间:2016-05-28
摘要:河南省焦作市中级人民法院 刑事附带民事裁定书 (2014)焦刑三终字第00046号 原公诉机关武陟县人民检察院。 上诉人(原审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乔某甲,男,汉族,1963年4月6日出生。 原审被告人原国庆,男,1978年11月1日出生于河南省武陟县,汉族,小学文化
河南省焦作市中级人民法院
刑事附带民事裁定书
(2014)焦刑三终字第00046号

原公诉机关武陟县人民检察院。

上诉人(原审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乔某甲,男,汉族,1963年4月6日出生。

原审被告人原国庆,男,1978年11月1日出生于河南省武陟县,汉族,小学文化,农民。因涉嫌犯放火罪于2013年12月14日被刑事拘留,同年12月26日被逮捕。现羁押于武陟县看守所。

武陟县人民法院审理武陟县人民检察院指控原审被告人原国庆犯放火罪及原审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乔某甲提起附带民事诉讼一案,于2014年6月3日作出(2014)武刑初字第00082号刑事附带民事判决。宣判后,原国庆及武陟县人民检察院在法定期限内未提出上诉、抗诉,原审判决的刑事部分在上诉、抗诉期满后即发生法律效力。乔某甲就原审判决的附带民事部分提出上诉。本院受理后,依法组成合议庭,经过阅卷,询问上诉人,认为本案事实清楚,决定不开庭审理。现已审理终结。

原判认定,被告人原国庆与本村乔某甲因琐事发生纠纷,被乔某甲和其儿子乔某乙殴打。2013年12月12日23时许,被告人原国庆为报复乔某甲,酒后翻墙进入乔家,从乔家南屋后窗跳入卧室内,持打火机将乔家南屋客厅后里间衣柜内的衣物、客厅低组合柜内的衣物、南屋东里间床上的被子和南屋西里间床上的褥子点燃后逃离,造成乔某甲家的被子、衣物、床及床上用品、玻璃窗户等物品被烧坏,并严重危害周围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经鉴定,被烧毁的物品价值4 051元。乔某甲因原国庆的犯罪行为遭受了一定的经济损失。

上述事实,被告人原国庆在一审开庭审理过程中无异议,且有其在侦查阶段的供述、被害人乔某甲的陈述、证人李某某、乔某丙、冯某某等人证言、现场勘验笔录及照片、价格鉴定结论书、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报告、作案工具打火机等证据证实,足以认定。

根据上述事实和证据,武陟县人民法院认为,被告人原国庆为泄愤在居民区放火焚烧他人财物,危害公共安全,其行为已构成放火罪。公诉机关的指控成立。原国庆如实供述犯罪事实,对其可从轻处罚。由于原国庆的犯罪行为给乔某甲造成的损失,应依法赔偿。乔某甲要求原国庆赔偿48 000元,证据不足,不予支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第三十六条第一款、《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六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一百三十八条第一款、第一百五十五条第一款的规定,判决如下:被告人原国庆犯放火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三个月;被告人原国庆于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赔偿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乔某甲损失4 051元;驳回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乔某甲的其它诉讼请求。

上诉人乔某甲上诉称,武陟县价格认证中心出具的价格鉴定结论书未能客观反映其遭受的实际损失,一审判决的民事赔偿数额过少。

经本院审理查明的事实与原判相同,原判认定的证据经一审当庭举证、质证,查证属实,本院予以确认。

关于上诉人乔某甲提出的相关上诉理由,经查,武陟县价格认证中心接受武陟县公安局的委托,依法对被委托的价格鉴定标的进行鉴定,其鉴定意见合法、有效,可以作为定案的根据。一审法院根据原审被告人原国庆犯罪行为造成的物质损失,结合价格鉴定意见,确定原国庆应当赔偿的数额适当,乔某甲称其遭受的实际损失没有提供充分的证据支持。该上诉理由不能成立,本院不予采纳。

本院认为,原审被告人原国庆因其放火的犯罪行为使上诉人乔某甲遭受了一定的经济损失,应当予以赔偿。原审判决的附带民事部分事实清楚,赔偿数额适当,适用法律正确。依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三百一十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条第一款第(一)项的规定,裁定如下:

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本裁定为终审裁定。

                                             审  判  长  李艳敏

                                             代理审判员  蒋扬眉

                                             代理审判员  宋德勇

                                             

                                            二〇一四年七月三十日

                                             

                                             书  记  员  李  晨



责任编辑:海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