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制动态 案例判例 法律文书 合同范本 法律论文 站盟合作 公证案例 律师 法制视频

行政案件判决书

旗下栏目: 行政案件判决书

覃宁平与宜都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交通行政处罚纠纷二审行政判决书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人气: 发布时间:2015-10-20
摘要:湖北省宜昌市中级人民法院 行 政 判 决 书 (2015)鄂宜昌中行终字第00069号 上诉人(原审原告)覃宁平,自由职业。 上诉人(原审被告)宜都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住所地宜都市陆城街办体育路。 负责人黄毅,该大队大队长。 委托代理人李军,湖北长青律师

湖北省宜昌市中级人民法院

行 政 判 决 书

(2015)鄂宜昌中行终字第00069号

上诉人(原审原告)覃宁平,自由职业。

上诉人(原审被告)宜都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住所地宜都市陆城街办体育路。

负责人黄毅,该大队大队长。

委托代理人李军,湖北长青律师事务所律师。特别授权代理。

上诉人覃宁平与上诉人宜都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以下简称宜都市交警大队)因道路交通行政强制及行政赔偿一案,均不服宜都市人民法院(2015)鄂宜都行初字第00001号行政判决,向本院提起上诉。本院于2015年5月7日立案受理,依法组成合议庭,对本案进行了审理,现已审理终结。

原判认定,2014年2月19日17时10分许,原告覃宁平驾驶号牌为SH018的两轮摩托车行驶至宜都市陆城国际商贸城附近路段时,与艾某某驾驶的摩托车发生交通事故。被告宜都市交警大队接到110指令后,指派民警刘代法、袁世炳到现场处理该事故。现场处理结束时,民警决定将覃宁平、艾某某的摩托车予以扣押,并拖至宜都市安吉停产场停放。2014年3月4日原告在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宜都支公司投保了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并将保单复印件交付被告。2014年7月22日,被告将扣押的车辆返还给原告,原告取回车辆时向停车场支付了停车费100元、清障费100元、拓号费15元。原告不服宜都市交警大队于2014年2月19日对其摩托车采取的扣押行为,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请求判令:1、确认被告扣押原告车辆的行为违法;2、被告赔偿因违法扣押车辆给原告造成的经济损失22215元(包括租车费22000元、停车费200元、拓号费15元);3、本案诉讼费由被告承担。

原判认为,本案的审查对象是被告于2014年2月19日-7月22日期间扣押原告车辆的行为,争议的焦点为该扣押行为是否合法。《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2008年公安部令第104号)第四条规定:“道路交通事故由发生地的县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管辖。未设立县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由设区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管辖。”《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规定》(2008年公安部令第105号)第四条第一款规定:“交通警察执勤执法中发现的违法行为由违法行为发生地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管辖。”根据上述规定,被告作为宜都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有权对辖区内的交通事故及交通违法行为进行处理,故其对原告车辆采取扣押的强制措施,主体合法,是本案的适格被告。《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规定》第二十三条规定:“采取本规定第二十二条第(一)、(二)、(四)、(五)项行政强制措施,应当按照下列程序实施:(一)口头告知违法行为人或者机动车所有人、管理人违法行为的基本事实、拟作出行政强制措施的种类、依据及其依法享有的权利;(二)听取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辩,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或者证据成立的,应当采纳;(三)制作行政强制措施凭证,并告知当事人在十五日内到指定地点接受处理;(四)行政强制措施凭证应当由当事人签名、交通警察签名或者盖章,并加盖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印章;当事人拒绝签名的,交通警察应当在行政强制措施凭证上注明;(五)行政强制措施凭证应当当场交付当事人;当事人拒收的,由交通警察在行政强制措施凭证上注明,即为送达。”“现场采取行政强制措施的,可以由一名交通警察实施,并在二十四小时内将行政强制措施凭证报所属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备案。”第二十四条规定:“行政强制措施凭证应当载明当事人的基本情况、车辆牌号、车辆类型、违法事实、采取行政强制措施种类和依据、接受处理的具体地点和期限、决定机关名称及当事人依法享有的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权利等内容。”根据上述规定,交警部门在执法过程中当场扣押当事人的车辆,应当告知当事人扣押的事由,并制发扣押凭证。本案被告在诉讼中虽然提出了其扣押车辆的事由为“查明事实的需要”、“原告车辆没有购买交强险并没有携带保险标志”、“原告的车辆没有检验合格标志”,但并没有提供证据证实其在执法过程中将上述事由一次性或者先后告知了原告并制发了强制措施凭证。《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二十九条第二款规定,因收集证据的需要,实施扣押行为的,期限不得超过三十日;经本级公安机关负责人或者上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三十日。《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规定》第二十八条第一款规定,对扣留的车辆,自当事人接受处理或者提供、补办相关证明或者手续经核实后,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应当依法及时退还。本案中被告自交通事故发生之日起持续扣押原告的车辆,时间长达五月有余,扣押期间亦未对车辆采取任何进一步措施,其行为缺乏正当性,同时违反上述两规章中关于扣押期限的规定和便民高效原则,构成程序违法。综上所述,被告于2014年2月19日-7月22日期间(计152天)扣押原告车辆的行为违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第四条第二项规定,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职权时,违法对财产采取扣押的行政强制措施的,受害人有取得赔偿的权利。本案中被告违法扣押原告的车辆,致使原告改变出行方式并增加交通费支出,该部分交通费属原告的经济损失,应当由被告予以赔偿,但原告提供的证据不足以作为计算其交通费损失的依据,根据本案的实际情况,原告的交通费损失法院参照本地机关事业单位一般工作人员市内出差交通费标准20元/天计算,赔偿天数以实际扣押期限152天为准,其交通费损失合计3040元(152天×20元/天)。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第二十六条第三款规定,因查封、扣押发生的保管费由行政机关承担。本案中被告扣押原告车辆后将车辆停放于宜都市安吉停车场,实际产生停车费100元,该笔费用应由被告承担;被告在执法过程中,委托他人将扣押的车辆拖至停车场,被告与拖车人之间形成承揽法律关系,由此产生的拖车费(清障费)属于被告应当支付给拖车人的承揽费用;拓号费15元因被告的违法扣押行为产生,也应由被告承担。上述三笔费用合计215元,已由原告垫付,应由被告返还原告。

综上所述,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第四条第二项,《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第二十六条第三款,《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五十七条第二款第二项,参照《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2008年公安部令第104号)第四条、第二十九条第二款,《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规定》(2008年公安部令第105号)第四条第一款、第二十三条、第二十四条、第二十八条第一款的规定,判决如下:一、确认被告宜都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2014年2月19日-7月22日期间扣押原告覃宁平摩托车的行为违法;二、被告宜都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赔偿原告覃宁平因违法扣押摩托车所产生的经济损失3040元,并返还原告覃宁平垫付的拖车费100元、停车费100元、拓号费15元,四项费用合计3255元,于判决生效之日起五日内支付;三、驳回原告覃宁平的其他赔偿请求。

责任编辑:采集侠